TOP


[金光]參加三弦演講@高餐 2013年03月22日 16:25

以下活動訊息複製貼上。
主題:十指舞動台灣文創,偶戲薪傳萬教無雙-三弦談史豔文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主講人:金光布袋戲編劇 三弦 總監
主講時間:3月21日(四)13:30~15:10
主講地點:高雄餐旅大學 行政大樓6樓國際會議廳

快速感想:
1.總算讓我參加到一場金光相關的活動了_(:3」∠)_ 希望在南部多辦點活動啊……
2.甫拿出手機桌布就被秒認,之前的誇張反應居然讓總監從此記住我,造成困擾真是萬分抱歉(掛繩)

※本文僅為敝人印象&感想記敘,不代表三弦總監立場
 詳情請看總監的文章(考慮到沒FB帳號的朋友,連結為FB分享

●座談會簡單內容
沒有錄音筆可帶,憑記憶寫,寫到後面順序大概會錯亂。
.放《決戰時刻》OP(投影到大螢幕上,看得頗爽)
.介紹布袋戲的發展,表演上的特色與限制,以及社會風氣和政治色彩的介入,還有科技帶來的演變
.解嚴後,錄影帶市場的衝擊(門檻比電視播放低太多)、多元題材的開展、社會價值觀的變動
.月牙淚VS.宮本總司,看幾次痛幾次的那一戰(′_>‵)
.史豔文的角色定位演變
.中場休息五分鐘,高餐大同學們多數選擇補眠……三弦總監被校外人士組圍捕 ( 艸)←其中之一
.提問時間,不過問題多圍繞在文創、影視業界的難處、觀眾群的口味變化、文是否載道(使命感)等
 涉及《九龍變》的未來劇情,其實都是在休息時間&結束時間,由校外人士組去問的……
.提問的期間,也還是有繼續提到史豔文的角色,由純粹的說教聖人,轉而成為會犯錯、有掙扎、有人性的
 正向角色。而不像以往的故事,好人就是好人,壞人就是壞人,沒有理由。然後被史豔文三秒說服棄械。

簡單來說,這場座談較偏向:學術性質、基礎入門介紹、帶起圈外聽眾對「布袋戲」這個圈子的興趣。
其實不是那麼粉絲向的;三弦總監自己說,如果是布研社活動一類,氣氛就會不同了,還會帶贈品。
我自己有收獲的部分則是「用比較務實的角度看待『布袋戲產業』和『文創這件事』。」

既然身為粉絲(不管是布袋戲的粉絲,還是ACGN的粉絲),對於喜愛領域的產業,容易陷入幻想大於務實、過度重視內容而忘記也該重視商業數字、重個人觀感甚於大眾整體口味、不斷加上個人特定偏好……等等,而使腦袋、情感處於一種「過熱」狀態。
即使理智上知道「事實一定不如幻想美好」,但因為對於「事實」的部分所知甚少,或是無法實際體會那種狀況的嚴重性,大多仍會繼續處於「過熱」之中。這場演講讓我冷靜下來,開始去思考圍繞在「劇集外面」的、現實面向的東西。包括商業與藝術的並存比例、順應時代價值觀的調節、資金與時間等等……


●商業面相關
重點還是回到「實感」。
金光布袋戲,目前還是有很多受限於現實的地方。
由活生生站在面前的三弦總監親口說出,比螢幕上打出來的文字,更令人能體會到這點。

布袋戲跟資金、人力厚實的日本動漫產業、歐美電影產業不一樣,沒有大把鈔票跟許多人力可以揮灑。但是觀眾的胃口已被前者養得大、養得速食、養得重視爽度甚於內容涵養。雖然這純粹是價值觀不一樣的問題,不過「把相同的價值觀/標準拿來套用到後者」就頗有問題了……
要求小成本小產業,要在一樣便宜的狀態下做出高成本大產業做出的成品品質,這不科學。
我的另一個「實感體驗」正是:無論在網路還是現實裡,都可以遇上不少問「怎麼國片/布袋戲/傳統戲曲沒辦法拍得像歐美那樣華麗精緻,索費又便宜啊?」的人……(′_>‵)|||

也許對於消費者來說,花錢所購買的東西就是「娛樂」,背後的辛酸血淚、社會地位不等、資源不均之類的理由都與他無關。但不只布袋戲,所有台灣作品都是因為消費者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,而至今仍卡在不上不下的困境中啊。況且,「下滑」可是瞬間就能成立的大危機;「上升」卻得經年累月慢慢堆出口碑與營收,怎能讓人不膽戰心驚呢?


●藝術面相關
三弦總監還提到關於實際拍攝時的其他阻力。例如:導演的權力大於編劇,製作人(出資者)最大等。
重點繞到「個人意識」上,這往往是文創產業成員間,最難「橋」(台語)的部分。長期單兵作戰寫小說如我,都能夠看見不少「文人相輕」(其實應該要說藝人相輕,因為面向不只寫文章;可是「藝人」又變成偶像演藝人員)的事情,何況實際聚在一起製作成品的影視產業從業人員呢?
這點讓我心中暗驚,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個好配合的人……畢竟要由他人評價才會準確。

布袋戲是種有淵源的傳統文化,雖然至今的商業、娛樂色彩已經很重了,但它終究不是「純娛樂」的東西。
三弦總監提到了「源起是酬神」這件事。我的回答「宣傳」和「娛樂」連錯兩遍,使我察覺到另一項問題,這個問題其實在ACGN的世界也有,那就是:「時代演變至今,誰還會在乎淵源呢」這件事——

當布袋戲的源起被人忘記,在心目中的地位變成純娛樂,那狀況就像ACGN的經典作已經沒人看,大家都從新番、熱門作開始入坑一樣。由於一踏進來的環境就是滿滿的「娛樂元素」,因此便擅自認定這個圈子「就是娛樂那麼簡單」,追新、求變、滿足觀眾需求才是一切,卻忘記這項文創「原本是有『根』的」。
只有那種很有心、很有愛的人,會往回倒溯那個根、那個精神。而要追到多久以前,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。
(我的答案之所以會連錯,就是「倒得不夠」所致。這讓我發現:布袋戲世界還有很多我沒探索的地方)

可是在現實層面裡,卻僅能由製造者去配合消費者,靠不斷退守防線來保住那個「根」,也才導致大量娛樂元素流入布袋戲的世界。怎麼在那中間取得平衡……很可惜的是,我還是沒有聽懂。
其實自己的創作一直踏不出去,我認為應該就跟卡在這道門檻有關,卻無法理解那個「商業與藝術的比例」實際來講會是什麼?太抽象了……

三弦總監也有講故事節奏從慢變快、角色從單純善惡變成複雜人性、同一件事情的評價隨著時代改觀等,關於「故事內容的演變」。不過這個對於有在創作的人來說應該是內建技能所以略。(被巴飛)
其實還是有差,畢竟同一項技能,還是有程度高低與體認境界,去「掌握元素的改變,使創作能維持精神兼符合潮流」就跟上面的商業和藝術比例如何拿捏一樣,本身亦是項高難度的技巧。

發問時間,與會者問及「聲光比例」的問題,從而帶出現在的人對「聲光等於動畫」的迷思。我想他的意思是指金光的「實境動畫」(例如網中人的大蜘蛛)畫得不太優,以及人物招式對轟有動畫增加趨勢……
然而,音樂、口白、音效都是「聲」;分鏡、角度、打光、操偶、擺設、人物長相衣著都是「光」,所以聲光的比例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。不得不說,後面這排「分鏡、角度、打光、操偶」,金光從來沒有偷工減料過,有許多雖然只是一閃即過的畫面,仍能讓人至今記憶猶新。

另一位與會者的問題則是「文創的使命感」。這個對有在創作的人也是可以略的問題。(再度被巴)
如同總監的回覆,其實所有的文化創作品都帶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價值。而金光布袋戲誠如大俠在記者訪問時說的,仍舊會傳達著忠孝節義(當然不是用古早的聖人說教方式)。所以使命是有的。


●氣氛面相關
這個子題會比較……尖銳一點。
算是種「現場不便提出」的觀察報告。也是本文僅存在於這個沒人氣BLOG的原因。

1.關注的點不同
會來聽這個演講的人,想必都對布袋戲,或者是金光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喜愛。不過就像原本抱持著「來聽《九龍變》劇情捏他」目的的我,現場與會者似乎對於與劇情無關的東西興趣缺缺……
這又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「過熱」問題。冷靜下來聽總監的談話內容,會發現更多圍繞著布袋戲的「現實元素」,對於個人的創作(即使與布袋戲無關)也有助益。
可是現場氣氛……謎之安靜,總監問問題也不太有人回答。

另一點是關於「淚 VS.總司」那場戲。一路追來的人會看得很痛,可是現場會聽到細瑣的笑聲。
可能的理由之一,是這場演講的「真正金光迷」仍屬少數,而盡他們個人的力量拖同學來聽,想要推廣。
對金光毫無所知的同學,反應當然……不解釋。
可能的理由之二,雖然喜歡看布袋戲、喜歡看金光,不過還是處於「布袋戲是純娛樂」階段認知的狀態,所以「因為不習慣在公開場合展露自己的喜好」,故做出臺灣教育下最常有的反應:笑。

但無論怎麼說,聽眾們仍舊各自懷抱著「自己關注的點」。(我是中途就把它拋掉了)
究竟大家想聽的是什麼呢?除去劇情捏他、產業秘辛(這個明明就有講),比較有可能的是……小故事。
嗯,我想起大學時期某作家學長的演講。說難聽點,學長的演講內容根本就是:往事閒聊。
然而在場眾人都聽得津津有味,狂問八卦、後續,或者是故事中的當事人現在怎麼了?這點也許是大學外聘講座變質的開始。要嘛超級學術,只有研究生等級的人去聽,要嘛得帶有娛樂性,講很多的小故事吸引人。而娛樂相關從業者,打從踏進會議廳就被當成是後者,自然「講正經的都沒人想聽」。


2.人生經歷不重疊
這有兩個層面,一個是「時代不重疊」,另一個是「閱聽種類不重疊」。
時代不重疊沒辦法解決,畢竟現場人員就是分成「總監與老師、主任們」、「校外人士組」和「大學生們」三個年齡階段,不同年齡層之間因為「體會不到實感」,話語內容容易當成單純的敘述句帶過。所以過去的史豔文如何、當時的布袋戲產業如何、錄影帶市場的衝擊如何、社會演變如何……這些,後面兩個年齡層的人幾乎感覺不到共鳴點。這個……真的無解啦……不然試著帶一些經典影片或剪報?

閱聽種類不重疊,則是個人能力與喜好的問題。
其實啊……三弦總監提出的所有文學作品、戲曲、電視影集、電影,我全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內容。(抱頭)
畢竟我是從《決戰時刻》後期半路出家(但我所追的是《黑白龍狼傳》,所以現場當時講「從黑白後面追」是錯的,那是我的體感時間;實際時間是決戰快出完了,所以龍狼傳一看完,立刻能接上決戰全套)。

之前的閱聽作品,全是日系ACGN為主的作品(看看本BLOG的主要內容就知道Orz),佐以一些科普書啦、歐美推理作品啦。其實日系推理我也很愛,不過坑還沒挖深就是。共通點:翻譯文學、外來文化。
這情況,讓我簡直就像個會說中文/台語的外國人,跳進布袋戲世界一樣啊!
離愛看中國文學的年代(國中吧)真的太久太久了,久到中間是道大斷層……而且根本不會想去填。

看著台上總監的反應,我猜他的心裡應該跟我一樣無言。閱聽經歷不重疊,找不到話題點……
我是聽眾所以沒關係;對總監來說可就問題不小,因為他還得身負「帶起年輕學子興趣」的重任。
其實除了課本,連我都說不上來「年輕學子的『必閱聽作品』是什麼」;教改後,就算是國文課本內容都不會重複,要找到能引起共鳴點的作品,變得難上加難……
更不可思議的是,現在很紅的甄嬛傳、還在播的風水世家、最近得大獎的少年Pi,現場都沒人有反應(我是對第三個有興趣,但僅看過網上觀影心得文),總監只好快點朝下一個話題前進。

當提問時間,說到「從事文創,還是要盡量廣泛閱讀作品」一事,讓我重新想起上述場面。在作品多如繁星(牛毛已經不夠形容)的現在,「盡量廣泛閱讀」也變成一種抽象概念。再怎麼廣、再怎麼接觸熱門話題,似乎仍是會碰上這種經驗不重疊、無法將概念透過共通話題帶給對方的窘境。
也難怪各方面的文創會漸漸自成小世界。現在不只是隔行如隔山,而是隔一個生活圈就如隔山了。


3.總監的疲憊感
就像是把整個金光團隊的疲憊感帶著來一樣,從演講中期到結束,這個感覺愈益明顯。
原因應該是我們這些戲迷都知道的「現實無奈點」,但即使無奈還是要做,所以總監仍舊大老遠跑來演講。

也許是個人的刻板印象,我心目中「走文系、走創作」的人,通常是較內向、放不太開、擁有自己所堅持的理念,從而不太容易融入人群。倘若上台演講,如果不「切換模式」去順應觀眾那種「過熱」的氣氛,很容易就會讓場子冷掉。所以前面提到的作家學長,算是把自己當偶像藝人在經營,模式切換成「作家偶像」來哈啦閒聊騙時間賺車馬費。時間到了、觀眾滿足了,便歡樂散場。

當然,各人有各人的做法。何況我不覺得連發的小故事哈啦閒聊,會有助於作品的販售,頂多只是滿足粉絲貼近偶像的美夢而已。在「帶有推廣目的」的期望下,要怎麼去吸引觀眾支持作品,不是當脫口秀聽一聽、笑一笑就沒了,的確非常困難……
為此,我會覺得三弦總監一方面既勉強自己「切換」,一方面又要求維持學術性不能逾矩,還真是辛苦。


●最後,關於九龍變相關捏他
直接按END鍵跑到這個項目的朋友,我只能說……呃,別讓自己一直處於「粉絲過熱」的腦袋啊,這樣會忽略很多現實面的事物沒注意到。又,其實劇情能捏的非常有限,還是乖乖看劇等公布答案。

.九龍變共分三檔,這三檔會讓九龍故事告一個段落。
.似乎有九族,期望是世界觀架成一張大地圖,從中取出各檔故事的點;此舉避免未來一直無限加設定。
.本檔主要圍繞在藏鏡人、俏如來、獨眼龍身上。史豔文則將會面臨某個重大抉擇(★)
.目前金光仍屬小虧狀態,下檔有希望,下下檔問號。
.銀燕跟劍無極在下檔有故事要跑(★)
.我一直很擔心的燕霜配問題,看來是沒有翻盤機會了。不過還能獨佔銀燕一陣子,這故事會有點長。
.最後總監跟我說:「接下來關於銀燕的戲,妳要撐住。」
 我的反應當然是:
 

然後上面的兩個星星,我猜是關聯事件。例如為了俏哥只好把銀燕丟掉之類的(爆死)
我的親情線啊啊啊!
同場的校外人士組安慰我說「安啦,銀燕是史豔文的孩子,不會死啦。」
我擔心的是別的事啦……(′_>‵)<糟糕,這狀況還真難解釋……

之後散場,校外人士組最晚走。然後我帶著「終於從『粉絲過熱』中冷靜下來」的頭腦,慢慢爬著文等待。
嗯,到此文寫完的時候,仍舊沒有人發心得文……是覺得沒什麼能爆料給布板網友的東西嗎?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無責感想])の記事
 《思考的法則》 (2024-03-04 04:52)
 《精準寫作》 (2024-02-21 00:57)
 20240129 黃色小鴨成雙回歸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3:29)
 20240129 冬日遊樂園+旅運中心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1:12)
 《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》 (2023-11-14 03:55)
 《台北家族,違章女生》 (2023-04-30 06:19)
 20230129 和服體驗/蓮池潭燈會 (2023-01-30 13:19)

 ▼Posted by 無雲天 ▼ at 2013年03月23日 20:39
在這個講求功利 凡事以效率第一(速成主義)的社會
傳統布袋戲的慢節奏藝術性 很難生存
原先作為農業社會 農閒酬神的庶民娛樂
在現在已被更高 更精緻的標準所束縛

試問有誰曾看過"亦宛然" "小西園" "新興閣" 的布袋戲???

更何況看戲還要花時間到表演場所+買票(平均NT300以上)

我想 布袋戲轉化成現今的格局(金光布袋戲&霹靂布袋戲的崛起)
是一種雙刃劍

簡單說...就是文化存續的使命與現實社會的利益性的牴觸
好的布袋戲不應只能有商品化的特色
應該也必須有讓您在夜深人靜時
能夠從記憶深處竄起的文化感動張力
(就是能看到這場戲真是太讃啦~這種感覺)

當然我仍然樂見台灣布袋戲現在的成就
只是對某些逐漸流逝的事物感到哀傷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