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電玩角色的政治正確談起

海馥羽

2024年10月18日 21:00

先說結論:
.難道不能把自訂主角外觀的政確選項做成免費DLC,有需要者自行下載擴充嗎?
.戀愛傾向則做成分歧選項——即使是根本不影響主線的應付式劇情也可以,重點是「讓玩家有選擇權」
.無關政治正確的創作潛規則,本來就不該嘗試挑戰冒犯它們。踩了一定會令玩家(消費者)精神爆炸。


對我而言,「玩家操作的角色」向來帶有「抽離現實、切換身分體驗、做美夢、享受主流審美的視覺舒適」等作用,因此非但不追求他/她像現實中的自己——反倒愈不像、愈不要提醒我現實的可憎愈好。
所以政治正確話題開始延燒時,我頗覺得莫名其妙,也疑惑遊戲公司竟然會冒著銷售量下降的風險,為了討好某種時代潮流而自縛手腳(←伴隨對此話題逐漸了解,才發現這個認知有誤)

基本上這把火燒不到仍偏好繼續賣帥哥美女的亞洲遊戲圈;我自身也因成長的時代、環境、價值觀,習慣了男女二元框架和諸多父權社會的限制,認為光是從「RO仙境傳說」剛引進台灣時,還要綁身分證字號強制決定玩家性別,放寬至「TW天翼之鍊」扮演已寫好人設的角色,最後到「MABI瑪奇」與接下來的手機遊戲時代,全都能自選要當男生或女生,就已經很感恩戴德了,不會進一步要求更多。
而遊戲給我的甚至超出想像——捏角色系統的盛行,性別、膚色、臉孔長相、體格身材、種族全可自訂,事實上已經達成了足夠高的自由度、多元性。更令人疑惑:「政確」的火究竟在燒什麼?

寫到此,我突然懷疑這是個「提出朦朧、有可能不存在/已解決的議題,要求你選邊站」的狀況……?
●從追蹤的哲學作家開始了解「電玩界在吵什麼」
主要的資訊與論述來源是朱家安,而且到現在我還是沒被說服轉為反反政確,仍舊支持遊戲賣帥哥美女,並主張用男角的部分性感補償多年來「只賣女角的部分性感」做法;意即加入女性凝視來抗衡男性凝視,而非兩邊都不准看。個人阿Q地覺得這比硬碰硬、容易被反擊的政治正確更……邪門歪道一點,讓直男玩家想抗議也不好找到切入點。(畢竟又沒禁止他們原本的權益)

伴隨閱讀朱家安在FB的散篇文章、集結成冊的《電玩哲學》,我逐漸理解他的想法並非跟著「我所誤解、幻想中『因為比較潮、能展現優越感』的西方前衛性別議題」走,僅單純討厭政治正確變成一句平面、不探究真實原因的負面口號——任何遊戲上的不合己意、缺失,都可以推給政確,而講不出「為什麼」。
這點倒是深有同感:如今的網路世代,人們面對事物經常只會情緒性地說「難吃、醜、爛、垃圾」這種一擊否定全部的評論,若細究哪裡不夠好?卻又給不了答案,一直激動跳針「總之就是爛」,讓話題無法繼續,最後什麼收穫都沒有,當事人還要自行調適心情。
可能帶來的結果:令人愈傾向待在同溫層、一言堂裡而拒絕追求進步;同時講話愈來愈尖銳、情緒化,容易膝反射地產生被害妄想。


恰巧今年10/05在三餘書店有朱宥勳與朱家安兄弟的聯合講座,會討論相關話題,於是跑去旁聽了。


●發現「文學需要找新哏」的看法比較能說服我

這是在現場匆匆一閃的攝影,內容是作家朱宥勳對電玩政治正確的看法。
講座進行期間,朱家兄弟交換彼此書中/關注的話題發表意見。朱宥勳從一種較無機的、功能性的創作者角度切入,認為政治正確實際上是一種「作品發展到某種程度,需要尋找並加入新元素來刺激變化」的手段,實際上遊戲公司真的關心黑人、女性、同性戀議題嗎?不見得。

演講當下,我個人最有感的是「D.文學不必遵從現實的『比例』,從而有掙脫現實的自由」這一段,立即聯想到網友們對BL作品的吐嘈:故事裡似乎全世界都是男同性戀與腐女,異性戀反倒變得稀有。
不只BL,許多類型作品皆有其固定的世界觀、潛規則、喜好取向、超脫現實的部分。但若受眾反應良好,在商業市場上就不是什麼大問題,且待它隨著時間慢慢飽合/消退/轉型——書寫本文的此刻,我還發現當上述吐嘈出現時,「B.我們想看到更多樣的作品,『主流』通常意味著『俗濫』」正在產生作用,代表某些作品屬性逐漸氾濫,或許再過一陣子就會飽合/消退/轉型了吧?

而既然政治正確這麼不受歡迎,那麼其衰退必定更加快速。異男玩家們根本毋須捍衛自己的舒適圈,靜待商業銷售數字決定結果即可。我相信「電玩遊戲」不會是進步議題的主戰場,只是曾經一度踏進來而已。


●那麼前述的「政確選項DLC」,順序可以反過來嗎?
建議不要,畢竟主流審美還是現下世界的基本盤。我仍舊希望把「大多數人會選的項目」當作預設值,政確選項作為免費DLC,而非「將所有選項整捆賣給你,你不喜歡的部分自己無視就好」(目前我所理解的朱家安版看法)或者「把政確列為預設,典型帥哥美女選項用DLC」;這會引發另一波政確爭吵,也將會產生遊戲公司吃相難看的爭議——我不相信若立場反過來,DLC還會是免費的。

至於如此主張的原因,有個人精神潔癖的成分在:我偏好可高度自訂、增刪的電腦軟體/手機APP,頗討厭跟「要你自己無視」妥協。用不到的功能掛在那裡、一直看見,心中總是不暢快。


●感情潔癖,不代表只能攻擊對方
異男玩家批評政治正確,本質其實與女性粉絲批評異己(CP對家、同擔嫁等和自己相反的陣營)一樣,都是「想捍衛自己的情感歸屬、舒適圈甚至信仰」,往往也會膝反射般用言語攻擊、把話題燒出圈外炒大……
不過那終究是口袋裡的戰爭;市場銷售額還是會物理性地決定最終結果,無論怎麼爭辯都不會改變事實。
與其浪費時間吵架,我倒寧願本著「因為重視自己的感情潔癖,所以也尊重你的感情潔癖」,選擇彼此迴避不相見,並積極各求所好。而我們各自的消費和取向,正是替未來的市場趨勢投下一票。


●爬梳思考至此的總結
這篇文章已刪刪改改了許多次,努力嘗試釐清想法、用更精確的語句寫出來。
我覺得自己立場沒有改變,仍屬於被父權和主流審美馴化的陣營,同時認為玩家不必為政治正確入侵電玩世界而恐慌——開闢此戰場對他們來說不划算,現實的政治與法律領域更加重要;若其陣營成功爭取到某些結果、改變了社會觀念,屆時我們的想法應該也變了。現在非常執著的事情,放到未來還會重要嗎?

這個世界確實正慢慢走向多元、能容納更多角度的意見。
但我認為目前的速度已經算太快了,且不贊同進步團體一口氣跑到遙遠的前方,不斷回頭催促甚至責罵社會「怎麼不走快一點」的舉動。
它已經帶來(比我還傳統、守舊、父權邏輯的)群眾反撲——「反對政治正確」本身就是個例子啊。
関連記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