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
[C]《龍泉俠大戰謎霧人》 2020年05月06日 00:33


作者:漢寶包
出版社:蓋亞文化

這部作品在台灣漫畫界頗有名氣;對於已經是布袋戲迷、擁有基礎知識的我,更是具有吸引力。
如同封面的雙主角安排,書中也是雙劇情線、雙主角的結構,整體節奏快速而流暢,是會讓人想一口氣從頭看到尾的作品。
然後,封面上的龍泉俠與謎霧人,或許會讓人朝兩個經典布袋戲角色聯想,但其實雙方完全沒關係,連一咪咪的影射都沒有。

●幾無相關的雙劇情線,卻都精彩
一邊是中式古風俠義故事,一波三折的江湖行義之路;一邊是從台灣日治時期的布袋戲團生態,順著歷史演變與傳承的故事。兩條劇情線最後用頗神奇的方式連結……雖然乍看之下有點微妙,不過在「時空背景、故事題材、屬性完全不同」的情況下,似乎也只能以此方式連結了?

古風俠義線的主角是龍泉俠,人生經歷幾次關鍵轉折,終至磨成最終的大俠風範。起承轉合較明顯、符合典型「故事」結構;布袋戲團線的主角是謝金鋒,從學徒一路當到頭師(首席操偶師兼口白)、率領戲團在全台灣四處演出,以及之後和姪子兼弟子的阿保相處的故事,順著時代起起伏伏,既重現日治時期歷史事件,也呈現了野台布袋戲團的演進史。
最後,兩條線結合,各自以「精彩決戰下回分曉」與「布袋戲仍繼續傳承」作開放式結局。

兩條路線給我的意外驚喜亦各自不同,由於布袋戲團線的「日治時期台籍官員.黃得時藉總督府改變態度的機會,力推『布袋戲』這項文化,並集合全台著名演師、戲班,改編日本人能接受的劇本、製作日風戲偶」是實際的歷史事件(故事中僅把真實人名替換),寫出來應該不算爆雷;俠義線的驚喜就請親自體會吧。


●用劇情解釋布袋戲術語
《龍泉俠大戰謎霧人》其實略過頗多布袋戲專有名詞不提,例如布袋戲展常提的「生旦淨末丑」角色分類、小型「彩樓」與後來較大型的「戲台」詳細介紹、戲偶身體結構等。但有提的專有名詞和知識,是直接以演出方式向讀者說明——這是我覺得比「畫數頁風景說明框」讓人暫時出戲幾分鐘、「角色冗長對話」緩下劇情節奏的方式更加優秀的呈現法。直接「演」給讀者看,或許剛開始會因「不知道那是什麼、發生什麼事」而有些錯愕,卻能憑順利接戲的優勢直接吸收資訊。這也是布袋戲劇本一直在追求的表演方式。

例如當兩個戲團同時演出、互搶觀眾的現象叫做「雙棚絞」,若兩方劇本還相同,稱作「撞戲」;廟會主辦請多團同時表演,誰最吸引觀眾誰勝利,叫做「拚戲」,故事裡直接演這種危機/壓力出現時,角色們會用什麼方法應對,製造讀者懸念時,一併也說明術語。
又例如角色於討論改良的場合提及「偷師」這個詞,令讀者在當下氛圍立刻理解意思(而且A主動對B說,其實算是徵詢,並非直接拿走他人創意)。
「討論改良」這段劇情,本身就帶著「舊/新」雙方知識:舊時布景怎麼做→採用什麼新方法讓換景更快、場景更好看;舊時採用南管/北管樂師配樂→新方法引進西洋/日本唱片代替。甚至讓台灣各地的演師當場秀一手,展現特技的同時在對白裡寫上名稱,都是很好的呈現方式。


●一頂帽子的意念:傳承
謝金鋒的大師兄,同時也是劇團主人的兒子.吳保袁,在故事初期即揹著一頂西部牛仔風的有繩帽。伴隨劇情波折,他將此帽交予金鋒,一離開就是十數年。至金鋒能獨當一面時,師兄攜妻小返鄉,盼自己已有相當戲班基礎的二兒子交給師弟金鋒教育,又是一段不短的故事。最後這頂帽子再傳給金鋒的徒弟……

「傳承」一直是布袋戲業者掛在嘴邊的關鍵詞某棚尤其愛提,我想是因為布袋戲傳來台灣、於這片土地上擴展、進化、創新的每個環節,都非常倚賴「人」——在那個沒有錄影錄音科技、沒有系統教學概念的時代,有很多技藝全靠師徒制、直接入行從旁學習的方式傳遞。需要練、需要磨,需要很多時間。
依我個人所知,即使到今天,布袋戲仍仰仗人力長年投入。從偶頭雕刻、頭髮造型、製衣,布景搭棚、繪畫及大小道具製作、考量木偶表現方式的劇本、角色口白、操偶演出,無一不需要「人」。
和台灣許多傳統藝術相似,內有「人力、創意與時間」的高門檻,外有眾多豐富娛樂搶觀眾,使傳承變成一項重要任務,否則會很難延續下去……


●熱鬧的畫面表現
除了章節開頭解說時空背景的單純街景畫外,《龍泉俠大戰謎霧人》幾乎每個格子都「充滿內容」,少有放個空景或「白背景加主角抽離現場的感性OS」,讓讀者緩下來咀嚼、沉澱心情的空檔。
以「布袋戲」這個題材而言,讓畫面總是說著故事、有著對話、充滿「人」的氣息,是調性符合的安排;但若作品有期待讓讀者深思、感受某些精神的用意,或許還是該加點沉澱的空檔?(我不確定是否適合)


●總結
【如果你不太了解布袋戲】
完全不影響閱讀,非布迷也能簡單投入兩條迥然不同的故事主線裡,享受急湊、波瀾轉折的劇情,豐富又充滿動感的線條呈現,跟故事裡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。等到看完時,或許會發現自己增長了一些相關知識。
用來體會日治到國民政府遷台期間的歷史風情,亦頗適合。

【如果想知道最新的布袋戲知識】
《龍泉俠大戰謎霧人》裡的布袋戲偶尚屬傳統小尺寸、一手可輕鬆持拿的木偶(現代90cm↑的木偶仍然是一手可持……能撐多久就看臂力囉XD),表演範疇也停留於廟前酬神野台戲。雖然劇情最後有接到現代,但「仍是野台戲」這點沒變;想知道大偶/電視布袋戲知識,可能得另尋管道。



タグ :台灣作品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C] 漫畫)の記事
 [C]《雖然轉生成路人角色,卻因為本命是活的而每天開心不已》vol.2 (2024-04-01 07:38)
 [C]《雖然轉生成路人角色,卻因為本命是活的而每天開心不已》vol.1 (2023-07-09 06:56)
 [C]《蟲師》 (2022-11-24 23:45)
 [C]《異人茶跡—茶路綿延》 (2022-10-12 20:52)
 [C]+[A]《一弦定音》 (2022-03-05 16:21)
 [C]《異人茶跡—茶迷大稻埕》 (2021-09-25 01:34)
 [C]《用九柑仔店》vol.5 (2019-10-10 17:35)
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