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
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 2011年08月14日 18:16



原文書名:《The Law of Attraction : How to Make It Work For You》
作者:Esther and Jerry Hicks(伊絲特&傑瑞.希克斯夫婦)
出版社:商周出版

我是個極少接觸心靈勵志類書籍的人。事實上在書店閒晃時,我的目光幾乎有八成都停留在小說上,剩下一成則是看類科學的東西(當然不會非常艱深,而是討論某個吸引人的主題);再剩下的一成,或許看看現在流行的話題書,瞄幾眼設計雜誌封面,或翻翻一些我沒自信挑得準的財經書。
也是在拿到這本書之後,我才曉得風行一時的《秘密》其實不是小說,而是心靈勵志書籍。

在這裡要感謝奈奈,她不單只是介紹我去看這本書,甚至直接將它郵寄過來送給我……
接到書的前後,我的心靈狀態正處於「我很確定自己要什麼、是正確的,但卻一直碰壁?無理取鬧的人為何總能佔上風,不管是『能獲得我所得不到的東西』(工作),或是『可以用威權壓人』(長輩)?」的疑問中,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過於硬碰硬、無法改變自己跳離對與錯的觀念,著重於如何解決事情,或是在無謂的風暴中求得自保?

必須承認的一件事是,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的前半段頗像宗教、靈修書籍,會用灌輸的態度給予概念,這可能會造成一些「鐵齒」讀者難以繼續翻下去,或認為繞得太遠,無法立即解決眼前的困境。這種認知落差經常是心靈勵志、理財書籍的痛處:因為讀者想立即見效,不見得翻書的當下看得進這些「必須長遠規劃」的文字,更別談放掉腦袋中的成見,試著去理解書中想說些什麼了。
也許,市面上還需要一種書籍,教人如何閱讀心靈勵志和理財類的書,並持續實踐下去。

我對於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的評價很微妙,因此不知道該說推薦還是不推薦?
或者更精確地,我認為它(及所有教你要改變想法、改變習慣的書籍)是給「心態上準備好的人」閱讀的;倘若你正處於迷惘、盲目、不知該如何前進的狀態下,腦袋裡非常堅硬地想著「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」、「為什麼對方要這麼做?」、「為什麼明明是正確的,我卻遭受失敗」等強烈的想法,或是有非常危急,慢慢來的規劃對眼前危機並無幫助的狀況,那代表你還沒準備好閱讀這類書籍,遑論接下來的改變自己、付諸行動了。

心靈書籍還有一個重要的點:當局者迷、旁觀者清。雖然是廢話,但我想說的是「旁觀者」與「當局者」除了身處事情的內外兩面,還有當下境遇上的差別。「旁觀者」已經獲得成功,有錢有閒有幸福地悠然撰寫這些勵志書籍(矛盾點在於,倘若他不是處於這個狀況,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會有說服力,而且偏激);但看在「當局者」眼裡,卻會因為情況差太多而產生質疑,進而將對方的成功納入自己的成見中(是的,就是「運氣」或「命運」論:會成功的人都是命好運好)。這也是「心態準備好與否」的要件之一。

說了這麼多,我要講的其實只有以下幾件事,很可惜要達到條件具備非常困難:
1.捨棄,或者暫時放下成見,聽聽別人/書本要說些什麼,並耐心持續到最後
2.暫時忘記你所處的困境,以及你所習慣的社會限制;甚至是非對錯的觀念、掛念的一切疑慮
3.身處一個普遍富足且文明,有理說得清的環境(這點最困難了……)

以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有提及一些宇宙觀點、一些跳脫有形身體、有形社會的論述來說,前兩者都是閱讀它的讀者必須做得到的心態準備,否則你會以為這本書在進行宗教洗腦。不過我認為書中所提的宇宙論、精神觀點都非常正確——在跳脫人類現有框架的前提下。倘若讀者被外在的有形世界規則束縛,腦袋中不停浮現「但是」、「然而」、「某事物怎麼辦」的想法,那這本書對他而言,就真的是一本宗教書無誤。

而最困難的第三點……你要說我硬拗也可以,但我認為歐美國家的人民再無理取鬧,終究還是能夠靠理性溝通的文明人,或者有些可行的方法將自己與對方分開,既然談不攏,何必再相見。
可是東方社會不同,你經常會遇到有理說不清、不願意看清事實、不願意聽人說話、把責任全都推給你的對象,而且沒有任何方法避免或離開他、他就是比你「大尾」、就是有權有勢可以壓迫你,社會也會對你施壓要你與他妥協,而不願意去管是非對錯……不,是管你的死活。下至家中的惡魔小鬼頭,上至國家、法律、經濟體制,都是這個樣子……

於是我的閱讀結論來了: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其實仍跟其他的勵志書籍一樣,只能勸你改變自己、走上正軌,那樣就會漸漸遠離那些偏激且錯誤的人事時地物。(對路上都會遇到瘋子的東方人來說,可能嗎?)
它在宇宙觀上、哲理上的論述非常正確,現實生活中亦有不少事物足茲證明,我也相信照它的指示前進,可以漸漸步上正軌、漸漸遠離我不想要的事物。但關鍵在於——在你「改變前」與「改變後」的這段過渡期,究竟該怎麼辦,我覺得它的說服力仍有點不足。

值得讚賞的是,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並未逃避我從翻開第一頁時,就一直長存心中的疑問:
1.如何解釋、避免無妄之災?
2.下定決心改變後,之前那些負面事物還是會來,怎麼辦?

可惜書中僅對第二點做較詳細的說明(雖然仍不脫「別被它影響」這種一般論);對於第一點,卻只說「這是你之前不懂宇宙法則時,所吸引過來的負面事物」,但這解釋令我無法接受,因為我自認已經照它的指示調整心態,連想都不去想那些令我討厭的事物,可是它們仍會無預警出現——然後嚇到我。
而且,我也不同意每個個人之間的吸引力不會彼此影響。因為別說我,一定也有其他人的吸引思維是「我要某某人改變,改成我這套思考邏輯、聽我的話」,所以其目標對象絕對會受影響,而且是在充滿恨意的吸引力思維下產生的影響……

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裡,闡述著「每個個人的吸引力不會彼此影響、他人的願望不會化作實體進到你的體驗中、你的一切正面或負面體驗皆是自己吸引而來」,說得好像人與人之間是原子或者星系的關係,看似很近,其實之間隔著相當自由廣闊的空間,因此不會產生齟齬。這也是我不認同的地方……人性未如作者所想地和善,一定會有人就算不懂這些宇宙法則,也會憑單純的吸引力(一些我們或許叫它恨意、詛咒、偏見之類的東西)影響他指定的對象。
如同書中所示,吸引力法則或其他的宇宙法則,無論我們知不知道它,它都一直作用著。所以我相信,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,應該也感覺得到這股力量與原則——我是指那些我們希望他換個腦袋、得理不饒人、荒唐無稽、胡作非為、無理取鬧的人,其實他們也知道吸引力法則,但卻是用它來影響別人以達私己目的……

寫了那麼長,我發現這次我一個副標都沒用,也完全沒提到書本的具體內容。
呃……以架構來說,其實就只是單純的問答錄。而且是頗類似神靈附身狀態下形成的問答錄……
但既然內容沒有什麼迷信成分,也僅能說它有點類宗教,卻並非完全不可相信。當作是一種轉換思維的契機也不錯。

或許書中某些觀念的灌輸會讓人感到不安,覺得好像在教你要保持駝鳥心態,對不好的事物視而不見。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為,不過跳脫人類有形社會的束縛後,這些觀念的定位就改觀了(儘管仍屬消極):你所在乎的負面事物,你既一時之間無法解決它(甚至非你所引起,因此你無從解決),而當它在心中所佔位置愈來愈重,你便中計了,被持續往那個不好的方向拖,愈拖愈深入,吸引來更多你不想要的事物。
用年輕人的語言講就是「(對不想要的負面事物)認真你就輸了」;只是話說得輕鬆,做起來可不是。

閱讀筆記上,有一句我的私人見解,可以參考看看:「知而不深入『想像』,覺而不刻意『吸引』」。
所以我不認為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是要讀者當駝鳥,但它太著重「你別跟著負面事物陷下去」的刻劃,結果讓人讀起來像是要叫你當駝鳥……
再來一個重點,與其告訴自己「要開心要快樂喔」(唔,我在很多年輕女生身上看到她們使用這套哲學),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則告訴你更實際的東西:中止負面思考。至少在我眼中看來,比欺騙或強迫自己假裝開心快樂要順眼多了。實務上來說,直接轉移注意力也是較快且有效率的方法,不用花時間喃喃自語。

最後,我覺得這本書算是挑人、挑方法看。儘管它的讀者群仍是芸芸眾生,但事實上有些條件限制:
.跟所有的心靈勵志與財經書一樣,是給「心態上準備好」的人閱讀
.對於類宗教書籍不排斥的人(倘若會,建議先翻最後,因為實際的問題解決說明較能使排斥者放下心防)
.不建議給政治或社福工作者看,因為此書較獨善其身,但這兩個領域都屬積極對抗、嘗試改變現狀的人

以私人觀點而言,我也不希望「讀完後充滿能量、瘋狂幾天又變回原貌」或是「陷入狂熱開始拖人入坑」的人來閱讀這本書(其實是所有的勵志書),這些人雖一向是此類書籍的主要消費者,但表現於外的行為……咳,總之讀書,讀者仍須有自己的想法,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。書本身沒有任何問題,有問題的往往是人,因此怎麼讀一本書,還真的是門大學問呢。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無責感想])の記事
 《思考的法則》 (2024-03-04 04:52)
 《精準寫作》 (2024-02-21 00:57)
 20240129 黃色小鴨成雙回歸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3:29)
 20240129 冬日遊樂園+旅運中心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1:12)
 《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》 (2023-11-14 03:55)
 《台北家族,違章女生》 (2023-04-30 06:19)
 20230129 和服體驗/蓮池潭燈會 (2023-01-30 13:19)

 ▼Posted by Alecto ▼ at 2011年08月19日 22:45

不客氣 囧>
其實應該是我要感謝umi,這篇讀後心得真的很中肯,而且看到umi寫「當作是一種轉換思維的契機也不錯」,我寄書的初衷已經達成了= w=

在我失業第五個月,看完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之後,我察覺到兩件事:
1.其實我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(囧;)
2.小七確實符合我對「下一個工作」的設定(汗)

書中第二部分提到「用心創造」,我赫然發現自己竟然「不知道」要「創造」什麼......我對於下一份工作的理想全都是「消去過去工作經驗不想要的部分」,說起來是相當空虛= w=;;;

而我上一個工作離職後,我確實是想要做門市人員,但礙於大部分的服務業有些門檻(要有經驗or挑長相or挑身材),而且社會還是存有「上一個工作經驗是公關、學歷又是大學生,應該是去辦公室做文書才對」這類(奇怪的)思想,讓我意外踢到鐵板,不得其門而入。但我大學時為了做報告,特地讀了小七相關的書籍,當時曾有「我要找個機會去小七做看看」的想法,而這個想法因為從來沒有說出來、沒有遭受反對,一直存在我心中,在「吸引力法則」的吸引之下就................

加上其他諸多類似的經驗,我歸結出:
1.沒有遭受反對/衝擊/疑惑的想法
2.一直很平淡的存在心中,不曾消失
這種「只是隨便想想」的想法,反而最能讓吸引力法則奏效......

而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這本書,以我個人學習吸引力法則的經驗來說,大概只是「何謂吸引力法則」,猶如整顆蘋果的皮一般,最粗淺的介紹。這本書的寫法比較像是「你們聽我的就對了!」這種闡述方式,實際上有很多細節和原理並沒有(也沒有辦法在一本書內)詳細說明。我個人推薦閱讀這本書的重點還是「不要掉進負面思考的泥沼當中」,試著找出方法將負面思維化解掉,不過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= w=;;;

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......

我比較推薦的是...可以試著通靈...看看能不能呼喚出指導靈XD

因為...我試過了,而且還發生不可思議的事(?!
 ▼Posted by 海馥羽 ▼ at 2011年08月20日 12:33

>我對於下一份工作的理想全都是「消去過去工作經驗不想要的部分」
以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,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吧……

>社會還是存有這類(奇怪的)思想
資方其實非常會腦內補完。之前那個誠實報告上一分薪資的事情,便足茲證明。
會開出超人條件、認為新進人員「已經」熟內部作業、把履歷表中跟金錢有關的數字,直接聯想到本次期待薪資等想法,也都是腦補的後果……
在回到高雄的前期,我便已經發現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:論學歷和經歷好像都不上不下,資方會寧可選擇剛畢業高學歷(國立大學以上)的新鮮人去坐辦公室,或是沒學歷,經驗卻很老到的老人去當師傅。
前者會認為我這種人只配當打雜小妹,書讀得高的年輕學弟妹都比我強;後者則會覺得我是大學生,電腦文書又很有經驗,應該是請不起的傢伙這樣……orz
全是腦補啊……

>這種「只是隨便想想」的想法,反而最能讓吸引力法則奏效
呃……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,好像是,又好像不是……
在離開前,我曾經想過一部中篇小說的劇情,主軸是殺人推理(唔,沒邏輯的人講這詞還真是不夠格XD),搭配的元素則正是「書法」。然後我現在在毛筆店打工喔喔喔!(顏面抽筋)
但是呢,實際到毛筆店工作以後發現……這家人好像只負責製作與販賣文具,我沒有實際取得寫作需要的材料啊!|||orz
不過,以不影響生活的小型事件來說,還真的是「隨便想想的事情」比較容易被吸引過來。

>這本書的寫法比較像是「你們聽我的就對了!」這種闡述方式
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寫會令讀者難以接受……不過應該還是看人。
有人希望擁有較多自主判斷、決定的空間,而有人會需要用對其當頭棒喝,或簡單明瞭的命令句才能奏效。
 ▼Posted by Alecto ▼ at 2011年08月20日 21:22

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的作者住在美國,因此思想、觀念其實不太適於亞洲人。我自己本身不只靈修吸引力法則,也長期在學習九宮和姓名學(以及被強迫聽了不少易經Q_Q),只要跟中國「算命」有關的東西,基本上我都稍有涉略。

就我自己的觀點,宇宙法則(根據書中說法,吸引力法則是宇宙法則的一種)就是東方人所說的「因果」。「因果」可以想成是一個超級電腦,運算這個複雜又龐大的世界。而所謂「吸引力法則」,就是種下一個「因」,但因果早已不斷運行,要讓「果」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呈現,因果就要不斷進行碰撞、修正,究竟要多久才能得到「果」?以大部分人的耐性來說,其實只要幾天不見情況轉變,大概就不會相信吸引力法則了= w=;

>>其實他們也知道吸引力法則,但卻是用它來影響別人以達私己目的......
正如umi所言,有時候會遇上矛盾的狀況,像是媽媽希望「我的小孩乖乖接受我的管教」,而小孩希望「我的媽媽不要管我」,當因果碰撞時,就有可能引發「衝突」,或是兩方的願望都無法達成(但不會有衝突或怨恨),此時人類很自然就會進行思考方面的修正,其實就是種下另一個「因」。

所以我個人的做法就是「完全相信我自己」,「堅信自己的想法」,不過不是頑固。我幾乎每天都在修正自己的想法,而且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很多事情,雖然同事說我很安靜,但要是他們能看到我腦袋編織出來的文字,一天下來大概比饒舌的人還多......

路魯修能夠同時想七件事,我最多能同時想三件事XD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>>後者則會覺得我是大學生,電腦文書又很有經驗,應該是請不起的傢伙這樣……orz
+MAX
另外還有歧視大學生的行業,小七就是其中一個,因為大學生多半可以找到薪資更高、休假更多的工作,進入小七工作的時間通常較短,而且大學生也被認為無法吃苦耐勞(尤其是勞力活)。

所以前幾天我要下班時,老闆(女)突然對著打卡的我冒出一句「妳熬過去了」,我只能滿頭問號看著她。後來她才補充解釋:「我跟店長本來認為妳無法熬過去的。」

簡單來說,我肯定是被歧視了對吧?
(絕對是的啊啊啊 = 皿=)

附帶一提,其實我上一份工作剛開始時也被歧視,我的直屬主管(就是因為她要請育嬰假,才徵個短期的進去幫忙)也說是因為我的背景清白才僱用我,不然才能比我好的人多得是。不過兩個月後她就改觀了,我離職後她甚至還想以臨時工讀的名義把我請回去整理資料(因為一般工讀生不了解醫院歷史,沒辦法整理那一堆亂七八糟的資料= w=; ),但我逃之夭夭XD

我的想法是,因為資方不認識我,只能從面試的印象+「補腦」來決定雇用的對象.............除方資方慧眼識人,光用看的就能把應徵者看透透,要不就是看我跟資方投緣與否,要不就看運氣(沒半個他滿意的就隨便挑一個).................

>>以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,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吧
應該說我被過去工作經驗的不愉快困住了,因此對某些狀況很容易有蓋棺論定的傾向。不過我認為「用心創造」的困難點在於「沒做過的工作,根本無法想像工作情形」,因此經常淪於腦內補完......要不就是各行各業都去跑一遍,再用刪去法做出結論。不過這真的會累死人 囧;;;

自從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後,我開始試著擺脫生活負擔、經濟壓力、他人眼光等想法,純粹思考自己「喜歡」什麼樣的工作。也就是用情緒來引導思考。雖然目前的想法還很模糊,但我頗確定我未來會成立自己的工作室。如果是「只要我會做的事都能接」這樣的萬能屋,那我現在各行各業趴趴走,真的就是在為我自己鋪路.........

嗯~也可以說是順便創造人脈,目前小七就經常會有隔壁醫院的人跑來問我在哪裡,同事說這大概是有史來「詢問率」最高的新人了XD 不愧是每個部門都跑的公關,我儼然變成風雲人物了 囧"

看來以後我工作室的生意應該會滿好的> D<
 ▼Posted by 海馥羽 ▼ at 2011年08月21日 06:51

長久以來,我一直認為/鼓勵人要有自信、有自己的想法、自己做決定

但這套卻不適用於我自己身上。
因為我是個至今仍不時被別人打臉的,毫無社會經驗與常識,也缺乏邏輯的人。
其實我在不知不覺間造成別人很多的困擾、麻煩甚至怒氣,但不熟的選擇不講,熟人則是直接罵我,然後發現我完全狀況外,對於我的「沒有自覺」更加覺得無藥可救……所以我也經常活在一堆問號與愧疚中。
(關鍵在於,不知道自己要怎麼改進,對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,結果就是一直重蹈覆轍)

「因為我老是被打臉,因此對於自己的一切,都會認為是『自我感覺良好』」

我認為自己能思考很多事,那是我自己以為的。
我認為自己理解力不錯,那是我自己以為的。
我認為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,那是我自己以為的。
我認為自己很負責任不找藉口,那是我自己以為的……(以下繁多不及備載)

不是悲觀,因為我會以同樣的理由被熟人打臉,說我無法一心多用、理解力差、嚴人寬己、愛找藉口=.=
我知道《這才是吸引力法則》會希望我們用情緒來判斷自己想要什麼,但「太任性、隨情緒走」也是打臉項目之一,因此對於這項做法,我實在沒辦法放開心胸、不帶疑惑地進行……

至今最大的進展,也僅是小小一項「不繼續陷入負面思考」而已。
我甚至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有認真反省過。(意思是,被點醒的當下有在聽,不叫反省,而是「以後不再犯」才叫做真正的反省)

雖然我還不到「只要幾天不見情況轉變,大概就不會相信吸引力法則了」的地步,而會認為是自己沒有準備好,變成能接受這套(或其他思考系統)的體質。單有強烈、清楚而直線,近乎攻擊性的願望(當作家)是不夠的,因為除了尖銳的針頭外,側面都是破綻啊XD
就這點而言,跟我看書之前所說的「會有人希望錢從天上掉下來」類似。差別只在「希望錢掉下來」是單有願望但不隨順其行動,遑論之後行動的正確與否;我則覺得自己在「行動正確與否」上出問題,導致光有強烈的願望、隨順願望產生行動,也沒什麼效果……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