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
[N]《暗黑童話》 2015年03月10日 07:43


原文書名:《暗黒童話》
作者:乙一
出版社:獨步文化

這是首次讀到乙一老師「非短篇集,一整本的長篇故事」,封面設計我很喜歡(鳥兒剪影+珠光膜材質)。
剛開始會擔心自己日前所說的「好讀短篇、期盼單刀直入早點把故事說完」喜好改變,會讓我吃不下一整本的長篇故事,而其實途中也一度產生不耐煩感,卻很神奇地仍將它讀完了……
想想,原因大概是《暗黑童話》的故事結構,讓它即使處於一種長期灰暗、憂鬱、追悼且悲傷的氣氛裡,尚能扣住讀者心弦,隨著女主角的腳步由探索轉為追查,再由追查轉為冒險犯難吧。

●故事結構
《暗黑童話》以主線.女主角白木菜深的第一人稱角度,以及副線一.烏鴉童話《眼的記憶》、副線二.某童話作家,共三條線進行。《眼的記憶》一開始就出現了,且是很引人入勝、頗不可思議的故事,很適合引導讀者進入全書氣氛——中途卻變成獵奇發展,且戛然而止,讓人驚慌接下來會怎樣,卻看不到下文,轉進主線的第一人稱角度。直至第二章、第三章之間,《眼的記憶》下半段才再度出現,並導往結局。

「某童話作家」則是從謎之人物角度切入,在這條線裡,集盡各種獵奇與神奇描述,讓人充分感受到「這是兇手的視角」卻未曾看透兇手真身,反倒陷入另一種迷惘:「被害者們」為何成為這種狀態後,還能維持平穩情緒,甚至看似與兇手相處甚歡?這種兇手與被害者間「和平、不以獵奇為意」的氛圍,令我毛骨悚然。

主線「菜深的第一人稱視角」篇幅最長,有漫長旅途的感覺:由受傷失憶、移植眼球、發現並記錄眼球呈現出來的記憶,到發現重大案情,按捺不住而獨赴楓町調查、融入「眼球原主人」生活的世界……
菜深的心路歷程亦一路細細寫來,從剛失憶的徬徨無助,覺得「比不上失憶前的自己」感到自卑、周遭親友只懷念過去的她,對現在「什麼都不會的菜深」產生排擠,到某日察覺移植進來的眼球,竟有捐贈者(冬月和彌)的記憶影像,填補她「失去過往曾活著的實感」那塊空洞……幾近整本書的篇幅,都呈現「菜深透過繼承和彌的記憶,獲得『自我認知』的救贖」,彷彿菜深就是另一個和彌,卻又同時是她自己——空白而再度新寫入記憶的、什麼都不會的菜深。

那麼同一個身體裡,便擁有三人份的「存在」:失憶前的優等生菜深、心被挖空一洞,靠和彌記憶填補的失憶菜深、保有片斷記憶的和彌。後兩者分界線既模糊又清楚,若一鏡二影、似一體兩面。
這樣的「失憶菜深」獨赴楓町,開啟另一種際遇:為和彌還活在世上的家人「填補空缺」。我總是為冬月砂織(和彌之姐)和其舅過於善良、無防備、好客、竟收容陌生人住進家裡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,但在他們眼中,或許菜深是個「外表與性別不同的和彌」,那股極度相似的氣質讓楓町的人們處於「明知妳是名為白木菜深的外來人士,感覺就是很像和彌的存在,因而倍感親切」這種奇妙的狀態。
……我竟然能毫無障礙地理解這種狀態。大概是《碧空戰姬》裡使用了類似的概念、自己對於所收藏的木偶亦抱持這種「是A也同時是B」的心情吧?

經由菜深線(大部分是在楓町探索),她遇上許多風景、許多小插曲,這些片片斷斷雖與主線不見得有關,讀起來倒有另一番韻味——像是純文學「透過描寫重現感覺」那樣,是文字版印象派的呈現方式。
誠如顏九笙在書末解說文裡所言「書中的活人都對死者充滿依戀」,或重複昔日行為、或選擇沉入回憶,或安靜地互相陪伴,楓町裡的每個人或許都缺了那麼點「救贖」——包括失憶的菜深自己。
從某種角度來說,真正的主角還是和彌吧?以菜深作為對生者世界的連結、完成未完結的心願(揪出兇手)並給予楓町的人們救贖,讓他們漸漸淡化依戀、漸漸往未來邁進……


●產生共鳴:「和彌=我」、兩個菜深的互相追憶
先列個表來說明某些「相似但不同」的感覺:
 1.對於「外於自己的人事物」可以理解「是A也同時是B」
 2.對於「自己」可以代入「是A也同時是B」的等式(類似演員、創作者在揣摩角色的感覺)
 3.在不經意的情況下,發現自己與某個人物發生「是A也同時是B」的連結

佔據幾乎整本書的「和彌=我(菜深)」這個認知,以及書末菜深記憶漸漸恢復,回頭去看失憶時的自己,兩種狀態都可以說是3;而我亦經歷過3的歷程,因此感到非常震撼、深受感動。
雖然這種感動頗小題大作的啦……
畢竟是「身為海馥羽的我自己,認知裡『非常重要、不想忘記的特別感受』」,在客觀物理事實的世界,這種投射感、認同感、連結感,其實沒有像說出來的那麼誇張、了不起。

和彌與菜深,人生際遇不同、性別不同、經歷不同,卻透過「記憶」疊合變成相似的存在,這是我感觸較深的部分;至於「恢復記憶後的菜深」去觀看「失去記憶時的自己」描述起來就較難體會了,畢竟我未曾失去記憶過,即使過往的性格、想法、觀念、成熟度與現在不同,但由於記憶連續,不太能產生割離感。
那就像是「同在陸地上的兩個地點,之間還有道路」與「中間隔海的兩個地點,遙遙相望」的差別。
附帶一提,讀著《暗黑童話》的讀者,應該是進入2的狀態吧。


●沒有痛覺,更顯獵奇
來說說「兇手」的部分。如同「眼球竟然能儲存記憶」這神奇的設定(當然我不會吐嘈設定,因為這是個摻有科幻成份的故事),兇手亦擁有「傷害生命,反而能灌注強大生命力,使其不死」的奇妙能力。
因此兇手便運用這個能力來觀察生命——甚至我覺得,他被這個能力影響,進而「生死觀念淡泊」、「無法認知『痛覺』的存在」,想盡可能接近生命的死亡線,剝奪人的肢體、內臟,做盡各種「剝離」實驗,看看「最接近死亡但死不掉」的那條界線在哪裡?同時,也進行「接合」實驗,看看數個生命聚合成一團時會發生什麼事?
可是……他明明已經找到「能力開啟/失效」的規則,卻仍不斷地對人做實驗。似乎在生死觀念淡泊之上,又多添了「沒有善惡觀念、無理由的就是想傷人」吧?

所以才會寫出「沒有『痛覺』」存在的科幻獵奇童話。
所以「某童話作家」這條線的一切獵奇描述,都很詭異地「不痛也不死」。
所以「受害者們」會因為不痛也不死,進而不害怕、不怨恨兇手……?
寫到第三句,相信各位都難以接受這種解釋,其實我亦不接受;於是乙一老師在最終決戰(?)裡,讓菜深實際體驗這種能力一回,詳細描述那感受,並受惠於它,得以從肉體重度損傷裡活下來。
此時讀者們藉由上個小標題裡「2」的感官認知(主觀地代入菜深),曉得兇手神奇能力的實際運作過程,並從而推得「受害者們」不害怕不怨恨的理由——那莫名的幸福感,將生命對於死亡的恐懼完全抵消了。


●總結
不知為何,我總覺得《暗黑童話》帶有乙一老師諸多的實驗心態。
舉凡對於生死界線的極近值追求、獵奇程度的挑戰、自我認知的探索與定位,都給予奇妙的設定而讓書中角色「有機會朝更深處摸索」,不會在物理事實或社會認同這些初級關卡就被擋下來;甚至,連善惡觀、角色本份觀(學生就該好好上學、兒女就該聽話、對外來陌生人要提防等)亦有技巧地淡化它。
一主二副的三條路線布局,及推理劇的誤導手法,亦是實驗的一環。

或者說,無論是探討肉體上的生死、獵奇,或是精神上的自我認知,皆有著「我取走/填入一些部分,這樣還能算是○○嗎?算是的話,那我再取走/填入一些部分呢?」重複控制變因的手法,才讓我認為《暗黑童話》的實驗性質濃厚吧?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N] 小說)の記事
 [N]《無人聽見的抽籤機器》 (2024-01-15 19:44)
 [N]《阿繆祁》 (2024-01-14 22:29)
 [N]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2 (2023-12-27 04:32)
 [N]《所謂的下一世》 (2023-12-13 03:57)
 [N]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1 (2023-12-07 02:49)
 [N]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0 (2023-10-07 13:06)
 [N]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9 (2023-09-01 08:11)
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