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
[G]Stage NANA Vol.24「Narcissu」 2006年10月18日 19:57


原作官網:http://stage-nana.sakura.ne.jp/
中文化製作站:http://www.keyfc.cn/project/cnarcissu/
(連結已失效;而2011年,連KFC論壇的連結也失效了 -_-|||)


一開始好像歡迎自由散布,後來似乎漸漸走向版權物的樣子;;;
但既然KFC都這麼宣言了,所以貼出來應該沒關係。(死
打算推廣的人也請兩邊都看看,知道一下關於版權的規定。
最早的時候是從織家看到有人貼連結,自己抓下來後也推給血看。不久,連無名的ACG相關板也有人在推廣。
大家都看完了,只有我還沒看。(每次都是這樣…)
受到這種壓力——更討厭的是ネタ——我再不看就會被捏光光了。-_-


很短的故事,平靜與淡漠的風格,有著很深沉的消極,但卻不負面。相較於同類型(甚至號稱真人真事改編)的故事裡,哭得死去活來、愈來愈悲慘、身邊親友也跟著受到拖累的劇情發展,這個故事反而給生命留下最大的獨處空間,在孤獨裡思考著生命的選擇,與反抗的方式。
推廣文就寫到這裡…往下『展開全文』部分,建議玩過之後再看吧。ネタバレ……不,是詳細感想有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一〉兩種消極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『消極但不負面』,這是貫穿著Narcissu的主軸。或說,整篇故事從頭到尾都是這種氣氛。
由於並沒有鼓吹什麼黑暗思想,僅僅傾訴著沒有希望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,因此我加上『不負面』三個字。沒有希望的世界並不會讓人感到悲傷,相對地只有『惆悵』與『麻痺』兩種情感而已——分別在男女主角的身上顯現著。


男主角是『社會性的消極』,沒什麼特別的目標、想做的事,只是走著別人的路。怎麼前進、怎麼做,他都是任由社會(所謂的“大家”、所謂的“一般人應該會…”)推著他轉。對自己的事頗冷眼旁觀,沒什麼感覺。面對自己的病也是一樣,除了身體承受著日漸消瘦的折磨外,他的內心好像完全不痛不癢。
但也並非真的是這樣。故事的前半一再提到『對自己的病沒有真實感』,以及故事中常有『普通人的想法舉動』,在在都顯示著男主角只是太習慣社會性的消極生活、太習慣所謂的日常世界,因此當他踏進“異常”的世界(7樓),便會覺得這一切好虛幻,無所適從。
他不是不愛自己、不在乎自己,只是習慣過著麻痺、讓社會推著他轉的生活。突然變成要面對自己,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滿類似現下年輕人的生涯觀哪…


女主角.瀨津美相對就積極得多。發病之前的她,還興高采烈地訂了泳裝;在漫長的入院出院輪迴中,也經常藉由電視吸取知識、記憶地圖上的每一條道路、背誦各式車款的型號與性能,幻想著能夠離開醫院,在未曾去過的各個地方恣意馳騁……
她不停種植希望,希望卻也不停枯萎。最後她選擇靜止自己,自己的思緒、自己的情感,不敢再抱有希望。
這是惆悵的消極。明明知道封閉自己也無法改變未來的命運,明明還是會想讓夢想實現,但她還是抱著遺憾活著。害怕,或說討厭『努力卻無法實現願望』的幼稚舉動會令自己難堪,寧可選擇一開始什麼都放棄,什麼都不要。
雖然她總是被主角形容得很冷漠、消極、負面、倔強與不坦率,但在我看來她比主角還“有救”一些。或許是發病得早,初中時期的少女夢想沒有實現過,因此至少還能累積一些希望的份量。不過,摔得更重的危險性也相對倍增。瀨津美自己應該知道這樣的情況,所以把這些美麗的夢想封印起來,讓自己好過一點。


男主角過慣麻痺的社會生活,本來就很習於消極;但是沒有失去求生本能,遇到困境還是會去突破。
瀨津美期待正常的社會生活,在失望中變得消極,同時也失去求生的意志,讓生命推著她慢慢轉動。


這些在故事的『表面』形容上,卻恰恰是相反的。
如果什麼都不思考,甚至漫不經心地快轉這個故事的話,可能會誤以為男主角才是『惆悵的消極&正常人』,瀨津美則是『麻痺的消極&非常人』吧?其實那是一種交相渲染的狀態,兩人同時擁有兩種想法,只是呈現在外表上的,都不是真正的自己…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二〉互動,拒絕…與接受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妳害怕嗎?」
「……你希望我害怕嗎?」
「不,我不是這個意思…」


這樣子的對話經常出現。很突如其來的一道語言牆壁,卻是透明無色,可以看見對方的。
不透明的瀨津美,總是隱瞞著自己的所有資訊。但她總在令人意外的場合突然冒出「嗯」或「我知道了」這種正面的回答;或者是在主角無話可接的時候,給予他讓話題繼續下去的力量;至於主角本身,則很莫名其妙地湧昇著各式各樣看似淡漠,但開始運轉之後便會堅持到底的情感。因此在故事裡,這傢伙偷拐搶騙啥都來了XD
也正因為這種矛盾的互動模式:時而展現著真正的自己,時而變得反常,時而令對方驚奇(唔…瀨津美很少會“驚奇”就是),觀察他們的對話與舉動也變得有趣。說穿了,那都是『還對世界抱持著一點點希望、一點點眷戀』的反映。面對死亡的兩人並沒有各自關在自己的世界裡,拒絕與對方往來;可是又會因為龐大的孤獨與無助感而若有若無地疏遠對方,或是對對方求助的訊息故作冷淡。


由於瀨津美比主角更接近死亡,這種冷冷的『拒絕』更常出現在她身上。最慣用的技倆,便是直接以一句反問堵住主角的問題。從正常人的角度來看有點白目;但從一個將死之人的角度來看,卻是很悲傷的舉動。
她一直刻意保持緘默、不理不睬、連正眼都不看別人一下。拒絕主角的搭話之外,也拒絕這個讓她失望多次的世界。那不是賭氣,只是不想再讓自己對生命、對世界有更多的留戀——她反而是承認自己『在乎』,才更要去『拒絕』的。
相形之下,主角對於世界的拒絕就比較單純,類似我們這些“病入膏肓”的宅人們。既反社會,又以社會為思考的立足點,很矛盾的正常存在。
他未曾拒絕過瀨津美,因為她不屬於社會,不屬於庸庸碌碌、虛情假意的世界;她所提出的,多半是人類最真實的要求(雖然也被社會成見影響,例如不敢穿睡衣在大街上走),關於心願、關於小小的喜悅。
……至於為了民生問題去做壞事,那是主角的一廂情願罷了,不算在瀨津美的要求裡。XD


「他們接受彼此的理由是什麼?」閱讀時,我這麼想著。
是『生命盡頭還肯陪著自己的人』嗎?還是『同病相憐』?又或者只是同時討厭7樓與家裡?
不管怎麼說,他們的性格可以說是相反的,想法卻是相同的。
親情0,愛情0,友情或許只有一點點的他們,以命相搏地接受了對方、違抗了命運。像是戰友的關係吧?
想到此我很欣慰。雖然我總是寫愛情小說,但事實上我更喜歡這種男女主角明明生命相連,兩人卻沒有愛情的關係。
愛情可以很美,也可以很卑微。在面對生死的故事裡…它的存在是難看的。因為它就好像個不搭軋的華麗裝飾品,在灰暗色系的畫面裡怪異地閃著它的銅臭金光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三〉乏味的“異常”世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7樓。
整座醫院裡唯一不進行任何治療活動的樓層;其實就是安寧病房。
不知道這類型的故事能不能叫做『醫院(或病房)文學』?這類型的故事裡,總是給醫院賦予一種蒼白無生氣的氛圍…什麼都沒有,包括希望。所以即使有吃有住有人關心,那種感覺還是像被監視、集體管理的生物一樣。被關懷,僅僅出自於『別給我們(正常人)惹麻煩』的理由;被照顧,僅僅是現代社會時而偽善的『人權』作祟。沒有人真正關懷自己,他們都會因為這條『異常世界的境界線』漸漸離你而去…


還在7樓的時候,主角有一晚與瀨津美一起望著窗外點點燈火,和早已黯沉的醫院大樓。
那就是日常與異常的分野。
我無法揣知其他同齡的人的想法,但我是試圖逃脫日常世界的人。甚至有一度羨慕起長期住院的病患。
我並不知道純黑純白的可怕;不過,我能想像日常與異常的疏離感之間,那種被遺忘的可怕。


「我不喜歡7樓…同樣地也不喜歡家。」
這是個白色的牢籠,監視者不是醫生護士,而是隱形的死神。在漫無邊際、沒有生活目標的囚禁生活裡,它的存在等於是寧靜的凌遲。
瀨津美去過無數次車站,但她沒有逃走也沒有臥軌。即使她的人偷偷跑出醫院,心還是被關在白色牢籠中。這是一種矛盾,她凍結了希望、夢想與心,卻不停地思考著解脫的可能性;但最後卻又沒有這麼做。
我不想用籠統的『因為她缺乏逃走的勇氣』這種說法,寧可相信她是因為被“鎖住”才無法逃走的。
初入7樓的主角就沒有這種顧慮。誠然他也聽過瀨津美的話溜到車站去,可是也沒有逃走。
他們都接受了『逃不過隱形死神』的事實,接受了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。後來的脫逃行動又怎麼說呢?他們並不是去尋找另一片生天,僅僅是想在家與7樓之間找到別的選擇,以及完成夢想。


因此,短短的火車站插曲是『逃避死亡』;長長的駕車遠遊主軸是『面對生命』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四〉虛偽的“日常”世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故事的一開頭,這種氣息便迅速瀰漫了整個時空…
兩位主角都是相同的,經歷過『日常世界的崩毀』、『人際關係的崩壞』與『家庭的虛偽』。
當瀨津美說著朋友變成熟人,熟人變成陌生人,陌生人變成被遺忘…這樣的過程時,我突然覺得“人際”是很虛無的東西,建立在某個介質上——例如學校、補習班、宿舍、網路上等等;失去這層介質,結果通常就是陌路。擁有無限未來的健康人自然不會在意這種事情,因為他們還能參加新的活動、加入新的介質去認識新朋友;但在絕症病患的世界中,陪伴自己的只有蒼白的病房,枯燥的生活。
介質完全不一樣,自然也就將朋友們愈推愈遠、愈遠愈陌生…


朋友變陌生人的事,說實在還好;最令人心痛的是『家』的改變。
一個將死之人會看到家庭的什麼面貌?想想祖輩去世時的情景吧。錢,不然就是遺棄。人死留財(保險金),或是留下一個依舊轉動的世界。主角說「人的死,原來這麼簡單哪」便是此意…
人的死真的很簡單。有血緣之繫的家庭,要變質其實也比情侶吵架分手還快。


我們這個世代普遍討厭家。至少與我同類的人都是。
不是說家不好;從一個比較社會學的角度來講,社會愈進行分化分工、愈將家庭的諸多機能給分散出去,漸漸地,家就變成只是單純吃飯睡覺做功課的地方。生活圈有學校補習班公司,人際有朋友同學同事;家變成家庭成員來來去去的場所,大人要上班,小孩要上學,老人家可能忙著交際,要不然就是已經在療養院了。
也由於這些機能的喪失,家庭用於聯繫感情的功能也減弱很多。忙於工作的父母是出於義務照顧小孩,小孩是出於義務乖乖聽話讀書。之間並沒有多深厚的感情,甚而,也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(錢)給汙染了。


「我不喜歡7樓…同樣地也不喜歡家。」
我也是。雖然這還有私人的理由,不過這句台詞帶出了現代年輕人心中的悲嘆:不喜歡家,但卻無生根之處。
說個題外話。之前曾經看過一串討論,關於工作分配平不平等之類的問題。有人劈頭就對另一位回文者說「你大概沒工作過」——像這樣的回答、這種無解的『社會就是這樣嘛!』現象,之中含有多少的無奈?
這個“日常”的世界,“規律”的世界,其實就是另一種無法逃脫的『7樓』…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五〉渴望被發現的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失去自由、失去正常的生活、失去健康、失去朋友…兩個主角過著的,是面對自己與死亡的日子。
但即使像瀨津美一樣凍結情感,不願意再增加希望或人際伸展,仍無法逃脫人最渴求的『存在感』。
人需要存在感才能活著,那是好比空氣的東西。來源不一定是『人』,但這是生命所需。即使兩個主角都已經放棄對死亡的掙扎,仍互相求取著認同感(=存在感)。
對瀨津美而言,人際模式都是朋友→熟人→陌生人→遺忘的進程;唯獨主角逆向行駛,在她最後的生命裡,從陌生人變成熟人,熟人變成朋友。瀨津美的結局選擇出自於『願望的滿足』,然而除了水仙花之外,『臨走前還有朋友陪伴著』也是讓她能安然離去的原因吧?
對主角來說,瀨津美雖然總是對他不理不睬,實際上卻是唯一會回答他的人。這讓習於社會生活模式的主角有抓到浮木的安心感。並且,瀨津美帶著他漸漸接受現實,但同時也被他改變;自己與對方都有所成長、改變,不就是『人際』存在的最主要意義與樂趣嗎?


不過,最早讓我發現索求認同感、期待被發現的感覺的,是主角本身…
『偷偷地溜出7樓,卻大搖大擺地從門診大廳走出去』以及之後『跑到車站後只是發呆空想,想著瀨津美應該也來過很多次』,沒什麼積極正面或偏激負向的舉動,可是又好像想故意撩撥“正常人”、“日常世界”似的,做一些無意義且會讓別人大驚小怪的事情。
其實…所有消極求救的人,都會有這種傾向的。若將之視作無病呻吟,才是真正的愚蠢。


但並不歡迎多餘的“關心”。
這世界的人情世故很奇怪,人人都知道要去關心自己在乎的人,也要會回應別人的關心。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兩者都變成虛假的寒喧。“關心”反而令人覺得咄咄逼人、過問太多、太雞婆(用『多管閒事』這個字眼已無足形容);回應也變得敷衍、冷漠、愛理不理。惡性循環下,關心與被關心的雙方漸漸疏遠,甚至轉而只顧自己,對對方抱有排斥或憎惡的感覺…
關鍵在哪裡呢?
在『付出關心的人把對方當成小孩,擅自傾倒自己的意見,而罔顧被關心的人“也是有感覺/感情的”』
沒有喘息空間的關懷,是壓迫。主角在住進7樓前最後回的那一次家,感受到的就是這種氣息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六〉「嚴格來說不是同一種花…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看過《小王子》嗎?
即使這世界有千千萬萬朵相同的玫瑰,在小王子心中,永遠只有一朵『是玫瑰』。
同樣的意義,只有淡路島的水仙才配稱得上Narcissu。換言之,『一個離7樓與家都夠遠的地方』。
象徵反抗、象徵自由、象徵解脫。在這三種事物皆已不可能了的絕症末期。


瀨津美心中一直都有著夢想,只是不期待它的實現。因此被主角問及時,她把話擋了回去。
主角則是純然的渾渾噩噩,渴求自由卻不知該往哪裡去。在逃出7樓之後,漸漸希望能有個目標來引導他;正好瀨津美身上有個現成的(喂),所以就以她的目標為目標,幫她實現畢生的願望…
我突然想起敝作《晴歌》,雖然那是唬爛出來的劇情,可是男生好像真的有這種傾向……


『需要有個目標來指引他前進。即使那個目標是別人的』(當然得是很重要的“別人”啦…)
這麼說吧,付出、維持、守護、爭取等等,這些都是人所具有的基本元素,用來自我完成的元素。
只是女性比較會找個具體的東西(事實上是象徵性的)作為目標;而男性就單純許多,能讓他有使命感、責任感和成就感的東西,或許不需要具體內容,也已足夠。
當然以上是我亂說的…畢竟我不是男人啊。Orz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其之七〉作者的仁慈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對於號稱真人真事改編的病房文學,那種今天手不能動、明天腳也不能動,後天連頭都不能動,惹得讀者哭掉一整盒面紙的作品而言,Narcissu以更多的平淡、冷漠與旁觀取代之。
但這部作品其實比上述那種故事來得仁慈許多:作者並不會一點一滴地剝奪兩個主角的生命,僅僅只是設下一條Deadline而已,在這段時間之內,主角要努力活著朝夢想前進,並且為自己的生命做出選擇。角色本身有很高的自我完成度,而非在作者無情的筆尖(鍵盤?)之下,一點點地被剪去自由、剪去生命,只能用『求生意志』作最後的掙扎。那種故事才算真的冷酷。


仁慈還顯現在其他方面:主角對於日常社會的過度習慣(麻痺),是面對絕症的嗎啡。在無法挽回的情勢中至少讓他好過一點,能維持著某種不真實感寧靜度日,而非跟家人一起哭哭啼啼或強顏歡笑。
瀨津美所承受的仁慈則透過主角而來,為她做盡壞事(?)只求『讓她活下去』;後來變成『讓她能平安到淡路島』。冰封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性;沒有第三次機會的生命,有了新的選項。
病名的省略、病情發作時沒有太多著墨,這些也都是作者的仁慈。留下更多的空間給主角們,而不是藉由文字去折磨主角。我不太喜歡有些人總是在乎《最彼》裡的千瀨是被動啥手術?或是《雲彼》的戰爭如何發起?這一類的問題是放錯焦點啊…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〈終焉〉以上的文章可以通通當成空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才是我真正的讀後感…
因為它不是個倚重劇情的故事,而是藉由文字與音樂渲染的氣氛,將讀者慢慢帶進一個幽靜、面對自己生命的世界。冷眼看著主角們的努力;被主角們冷眼看著“你們這些日常世界的人”。


Narcissu的音樂部分很強,我這麼覺得。帶出氣氛的主角元素,除了大片黑色之外就是音樂了。
雖然曲風變化不大,多為幽闇、沉澱型,偶有一兩首節奏較輕快的,也帶著說不出的落寞。我會覺得,這些音樂全是為瀨津美量身打造;即使畫面裡她並不在場,『女主角的無奈與憂傷』依然透過音樂不斷地浸淫著讀者。
『這是一個無法以言語說明感想的故事。』事實上是這樣的。我只是很欠揍地非要寫出點什麼來才甘心;但連我自己也認同,這個故事“多說無益”,自己去體會才能感受。


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G] 遊戲)の記事
 [G]薩爾達傳說:王國之淚(#這個林克)01 (2023-12-17 22:37)
 [G]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(#這個林克)06 (2022-01-29 00:33)
 [G]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(#這個林克)05 (2021-12-22 17:16)
 [G]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(#這個林克)04 (2021-03-28 17:40)
 [G]薩爾達無雙:災厄啟示錄(#這個林克) (2021-03-22 23:54)
 [G]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(#這個林克)03 (2020-10-27 22:41)
 [G]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(#這個林克)02 (2020-09-25 00:42)

 ▼Posted by 鬼斗之匯 ▼ at 2007年06月07日 22:08

初次見面,我在YAHOO有個叫做鬼斗之匯的名子。
這次在這留言的緣分,主要還是NARCISSU的關係吧;雖然我玩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半年,結尾時的強大執念仍讓我忘不了它。
(可惡啊!身為AVG,拜託來個選項吧!讓男主角一起多兩個數字......)
看完你的分析,讓我感受到自己掌握文字能力的淺薄,以及對網路世界的便利性所感到的慶幸。
如果......劇本作者能看到你這篇,一定會認為你是知己吧!都洋洋灑灑地一整篇了,說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呢?真是太謙了。
要是不嫌棄的話,歡迎到我那走走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8OmZVZqRHxpUt7pyKvScDphdo7bT6dI-
當然,不來也無所謂的;畢竟,同是NARCISSU愛好者而更有內涵的人我看是大有人在。
敬祝一切安好。
 ▼Posted by ZZZ ▼ at 2012年01月20日 22:42

剛看完,你的心得分析的真不錯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