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
[F]被出賣的台灣 Formosa Betrayed 2010年12月07日 20:39


電影官網:http://www.formosathemovie.com/
WIKI介紹:被出賣的台灣(中)

從整部電影的架構,以及最後的黑底白字幕看來,這部電影主要鎖定的客群是美國公民。
有點像是……藉此向理解民主、具有各方面強大力量/資源的美國,揭露台灣這個島國不為人知的歷史。
是一種求救?是一種陳訴?是一種「不要被台灣的“某些方面”、“某些人群”給矇蔽了」的呼籲?
或許,都是吧。

但在另一種層面上,這部電影帶給我新的憂慮:台灣的年輕一代,究竟能感受到多少呢?

這其實是一件相當糟糕的事情——我們在學校上的歷史課,因為統統是填鴨式教育,每堂課程都在趕進度,從未停下來好好審視、思考任何一件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及其背後意義,更別提與我同輩或更年長的人,學到的「中國歷史」遠比「台灣歷史」多得多,課本內幾乎99%的事件都發生在海峽那一邊;而我們所立足的這塊土地上發生過什麼事,卻永遠一知半解,甚至只知道個大標題而已。
(以上僅指「畢業後就把知識還給老師」的多數年輕人,而排除後來特地去研究歷史,甚至大學/研究所進入相關科系攻讀的人們)

如此貧乏的背景知識,對於觀賞含有歷史題材、影射歷史事件的電影,將會相當不利。尤其台灣時下的年輕人,部分具有相當嚴重的「不沾政治就代表清流、中立」迷思,極盡可能地避談政治、不想探究歷史事件,這些都會造成觀影時的「隔離感」,彷彿那只是個套上台灣之名、劇中人物取中式名字、穿插台語/中文台詞的沉悶冗長電影,既看不懂在演些什麼,亦感受不到劇中角色的各種情緒——特別是無奈、悲痛、絕望等負面且激烈的情感。

因此,在觀賞《被出賣的台灣》之前,最好先看看以下的WIKI條目:
江南案
陳文成命案
美麗島事件
二二八事件
林宅血案
※請注意:WIKI條目的內容,是可以透過加入WIKI社群的網友編輯、改變的,內文僅供大概的事件過程參考,但並不一定準確,亦可能摻有編撰者的政治立場或個人想法。

另外,《被出賣的台灣》因政治及成本考量,取景地點皆在泰國。此點亦造成「畫面看起來根本不台灣」,更降低了台灣觀眾的共鳴性、親切感;不過若主客群是美國人的話,那就沒差了,反正只要劇情內容能傳達出想要表現的主旨即可,取景風格啥的那是小事。不過……對某種意義上,算是劇中主角的台灣觀眾來說,共鳴度太低並不是什麼好事……
其他方面,還有人物的「為什麼要這樣做」、「某些眼神、動作代表什麼意義」亦不夠明確好懂。我必須承認,這是太過習慣速食性、節奏明快的好萊塢電影的後遺症;但當世界上出現了一個難以進入狀況的人(就是我)時,便難保不會有第二個、第三個為此感到困擾的觀眾。這是劇組拍片時必須注意的事情:即使拍出再好的片子,在觀眾有可能已經麻痺於聲光娛樂片、懶得動腦去思考電影內容的時候,是否該換個方式,把想要呈現的意念「灌」進觀眾腦中,而不要讓他們坐在電影院裡兩個小時,卻什麼都沒看進去呢?

再來是表現手法。在此之前,我從未看過政治懸疑片或諜報片(Mission Impossible算嗎?)
因此當懂這方面的友人撰文,一一指出劇中不合邏輯與諜報手法的BUG之前,我從來不覺得有哪邊不合理,只會覺得劇情的發展蠻奇怪的……轉得有點硬。後期卻很順暢——一連串的政治追逐戰與迫害。(汗)
還有一個是臨時演員的問題。高雄事件時的台下民眾,很顯然是一堆跑龍套的泰國民眾,演起來一點激情、熱血與悲情都沒有,僅是很空泛地揮著手喊口號,這也是降低台灣在地民眾共鳴度的缺點。
幸好,加上了拆海報之類的舉動。如果賭大一點,把旗子或肖像也拿來燒的話,或許震撼力會更強。

撰寫這篇文章之前,已經拜讀過兩篇友人的觀影心得,皆提及「淚流不止」這個反應。是我真的對歷史故事感觸太低?抑或是迷惘、不解「事情怎麼會這樣發展」的時間太長,根本來不及因悲傷或絕望而哭泣,一直處於錯愕狀態?——直至整部電影結束,我腦中依舊一片混亂,別說流淚了,連感想都講不出來。
也有可能,我正是那種長期享受著民主社會、言論自由的小屁孩,才會從片頭一直吃驚到片尾,對劇中發生的各種不合理事件感到難以接受,導致腦中沒有什麼所謂的「感想」、「情緒」,只有滿滿的問號和不平。

結論……
這是一部意義深遠、內容沉重,並告訴世人「勿忘過去傷痛」的好電影。
但是,卻因為手法上的節約(我覺得許多不合邏輯、拍不好、表現不夠力的地方,並不是受限於劇組實力,而是經費與人員上的拮据),致使場景缺乏親切感、劇情不合諜報片邏輯、娛樂性不夠等。
當然,如果《被出賣的台灣》今天能定位在一部歷史記錄片,而不是諜報片——你知道嗎?就像推理作品從某一種(不太友善的)角度來看,會是「消費殺人悲劇的作品」;諜報片本身,亦是從開頭便含有部分娛樂屬性的作品。於是,當「一部娛樂性電影,娛樂效果卻不高」——你也許會猜得到,接下來是什麼結果。

其實這是個困難的二擇:如果定位成歷史記錄片,可能《被出賣的台灣》會變成叫好不叫座,領了一堆電影獎項後便束之高閣的「文藝」作品,推廣度會很低。但若定位成某種程度上的娛樂片,一旦熱門起來,便能推廣給更多更多的人看,這也是劇組最初希望的——愈多人知道台灣的困境、台灣的歷史愈好。
然而,《被出賣的台灣》卻有種卡在兩者之間的窘境,論文藝是很文藝,但缺乏寫實的台灣實地場景;論娛樂不夠娛樂,很容易(也很悲哀地)落在大眾喜好的守備範圍之外。這方面就必須靠具有熱忱的群眾來幫忙推廣,同時為其他未曾接觸此片、不明白其中影射歷史事件的新觀眾,說明時空背景,以及更為重要的——此時此刻的台灣政治生態。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F] 電影)の記事
 [F]明日邊界 Edge of Tomorrow (2014-10-17 15:14)
 [F]香水 Perfume (2013-06-17 13:14)
 [F]賽德克.巴萊 (2012-05-16 03:24)
 [F]觀鳥大年 The Big Year (2012-03-31 04:12)
 [F]攻殼機動隊(Movie 1+2) (2010-02-19 02:43)
 [F]海角七號 Cape NO.7 (2008-10-16 01:13)
 [F]請登入線實 (2008-10-13 19:55)
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