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]SK8 the Infinity 2022年03月31日 02:09

原作:BONES社(原創動畫)
官網:TVアニメ「SK∞ エスケーエイト」公式サイト(日文)
WIKI:SK∞
從放在噗浪河道上的觀劇噗算起,我入這個坑好像已經有288天。同人本《Before》+各個同人散篇合計總字數95613字(而且可能會繼續增加);03/27推角櫻屋敷薰/Cherry Blossom生日,還像個瘋子一樣從23:00(日本比台灣快一小時;本Blog使用日本時間)狂刷推特直到快要凌晨五點,睡醒&週一繼續high……
一回神才發現,我竟從未以感想文的形式來介紹這部作品。明明都四刷動畫瘋了(抱頭)
其實剛接觸SK8時並沒有那麼狂熱,只是因為噗友常發同人文而好奇來看看。甚至因為在趕碧空Ⅲ最終章,看到第六集時進度中斷,確定電子書上架才回頭補番。並照著原計劃替主角群六人兩兩分組各寫一篇,總共三篇同人文就打算結束這個坑。
但是!
——你曾經看過腳下的路明明是平的、你原本真的不在坑裡,卻於釋出計劃外的第四篇同人文時,身邊突然發生造山運動,整個S礦山的土壁升起來將你團團包圍,就這樣從平地直接變成在坑底的狀況嗎!?
於是展開了原本以為會很長的填坑之路,卻意外快速地寫完了《Before》。然而我還是沒有爬出坑外。如今SK8變成我的正能量來源之一。
●看似嘈點很多,其實有各種精密計算
第一刷時是走馬看花地放空觀賞,享受動感十足的作畫、漂亮有創意的分鏡、角色們鮮明、活潑且差別極大的誇張演出、有笑有淚(大部分是笑)兼節奏明快、未曾偏離主線的劇情,以及從零開始解說的適量滑板相關知識。整體而言很適合推薦給一般觀眾,沒有過度粉絲向、需要先做功課、先理解某項專業或世界觀才能享受樂趣的問題。
嗯……以我的狀況來說,通常達到某個程度才會出現「嘈點」,大部分會當作只是誇張演出。所以剛開始並沒有發現角色們沒戴護具、年輕孩子們深夜群聚山上、有工作人員卻沒有醫療隊、危險的打賭競技、中途允許攻擊對手的規則是有問題的。
比較讓我覺得是嘈點的——仔細一想都在愛抱夢/Adam身上啊!
但也只有掄板打人、吊藤飛躍兩件事算嘈點。其他諸如奇裝異服、誇張動作、拖路人的腳轉向、騷擾男高中生、在紅毯上滑行、讓人眼睛痛的報名網站、最終戰服裝那條脊骨與棺材滑板,都非常自然地看過去了。
……我對不合理的事情接受度真高(???)
雖然至今仍舊搞不懂愛抱夢這個人(所以一直不敢寫現在的他,頂多寫寫高中時期),但其神奇魅力大概就是任何不合理都會讓你順順地接受……吧?而且他的實力和智商是貨真價實的。
一刷時便有注意到「刻意將角色們設計得差別極大,每個人自身也擁有非常鮮明的反差」這件事。不過看完後,我的總體感想不能算多:除了上述,另一件是「愛抱夢一直都不是自己一人,他卻沒發現」(或者說刻意視而不見吧),此外就是補充些小知識,接著轉頭繼續回遊戲世界、忙上架後續、東看西看,偶爾才找些討論串、分享文、二創作品來讀。
個人認為,當作品設計得足夠精巧時,會產生下述效果:觀眾輕鬆流暢地看完、獲得娛樂滿足後離去,看似曲終人即散,但伴隨時間醞釀,留在觀眾心中的「記憶點」會陸續浮現。經常想起某個橋段、某些對話、某種情境,於是開始找同好討論、發表感想,或者整理想法進行二創。
這些記憶點的載體正是「角色」,也是我至今覺得SK8能成功的重要元素。
●人設:反差再反差,符合猜想卻又帶出驚喜
先提外貌部分。主要的八位角色(兼八組配色方式),外表皆屬分歧極大的類型,彼此之間沒什麼重複或相近的屬性(或許還是有,但要深入探討才發現得了;初期印象不會察覺)。然後五個大人的其中四位,又分別擁有平日社會人士/在S的打扮兩種模樣,再加上幾位角色年輕時的長相,嚴格算起來有十七種類型……
這時風險出現了——觀眾們大部分已見多識廣,什麼角色外形連結到什麼常見個性,大家心裡都有八九不離十的刻板印象。所以才會有「金髮雙馬尾=傲嬌」、「粉紅切開是黑的」等流行語。
第一個漂亮手法在這裡:各位想得其實不算錯,但還是跟刻板印象有一點差別喔
例如主角之一的喜屋武曆/Reki,雖然符合常見的紅髮=熱血、活潑、自來熟、宣揚「楽しい」思想,卻不會無視問題與別人的困擾、也不會憑一股沒根據的樂觀四處亂衝,或者強硬拉人入坑;相反地會再三確認同學是否有心想學滑板,並且從零開始耐心教導,想辦法特製滑板適應另一位主角.馳河藍加/Snow的使用習慣。換言之,加上了細心、耐心、感性、創意、機智等其他屬性,就可以讓這位主角「大致上符合刻板印象,卻又有別的驚喜刻劃出其獨特及立體的性格」。
此手法其實八位角色都擁有,要全部寫出來會沒完沒了所以……只講共通的重點。
第二個漂亮手法:在同一位角色身上塞進「看似不相關,但好像又說得通」,分歧極大的屬性。
雖然嚴格分析的話,其他角色可能也適用,不過還是想舉我的推角.櫻屋敷薰當例子。他的屬性表有三大方向:「和風」書法家正職、和服打扮、古典文藝氣質經營;「科技風」AI研究、設計及程式編寫(即卡拉的存在)、各種科技終端應用——甚至用於書法和滑板;「現代風」高中時期/平日便服的打扮(正劇沒出現,散見於各周邊與雜誌附圖)、飲食偏好、滑板興趣。
形象衝擊感最大的,應該是比嘉廣海/Shadow,平日是憨厚忠實又親切的大哥哥,到了S就變成死金搖滾風龐克裝扮。但因為第二集之後,我們已經知道他是個「常識人」角色,衝擊度被減輕不少。若仔細觀察,會發現他仍然維持著「S打扮時比較壞嘴、凶狠不留情」形象,只是觀眾很自然地忽略掉了(喂
總之善用「元素反差」手法,可以讓角色更加立體、獨特、有魅力——不過,雙主角的曆和藍加卻不宜採用此種經營方式。因為主角通常身負「承載觀眾視點」的任務,適合詳細敘述心路歷程轉變,但不適合進行過度強烈、負向的衝擊轉折;除非作品走嚴肅黑暗路線。後者其實是愛抱夢的呈現方式。
而對於定位屬配角,無法分給他們太多篇幅的知念實也/Miya、櫻屋敷薰、南城虎次郎/Joe、比嘉廣海,元素反差就像記猛藥,瞬間提升角色存在感和特色,即使戲分不多,仍會很有份量。
第三個漂亮手法:承繼第二個手法,但不解釋得太清楚
\於是粉絲、二創解讀就大爆發啦!/
\每個人都能重新詮釋,創作正劇沒提及的留白部分/
約莫在接觸東方Project的時候即發現,未來(現在)各路作品可能會逐漸走向「說好、說完主線故事、只讓主角演得完整,然後留很大一片白讓二創去發揮」這樣的經營模式,形成一種永動機(?)的良性循環,既維持討論熱度,還可讓粉絲藉由精神糧食互助雖然也可能互掐而繼續關注作品。
●一開始就朝「國際推廣」的角度設計
舉凡選擇美式風、運動向的滑板題材、主角八人都有好記的英文S名、有英配版本、包裝得親民又觀光味十足的日本沖繩風情(而且取材是真實地點!可以帶一波聖地巡禮)、加入西方會喜歡的「淺日本風情」(和服、溫泉、忍者題材),然後再加入一點義大利風情、微量的西班牙與爵士風……奇妙的文化大雜燴,感覺得出一種「同時運用一大堆元素,總有哪個點能戳中海外觀眾」的企圖心。
但是吼,最有力的還是不經意地碰觸一下BL/腐題材的邊緣吧
●滑板知識的帶入
這部分內容主要由曆來帶領觀眾,藍加則負責比較「與滑雪板的差別」及「展示高手如何快速上手」,從一種多元但也基礎的角度切入。詳細介紹如何站上板、滑板的種類和用途、基本trick等,而且把這些基礎教學放在集中橋段,方便觀眾拿片花去推坑(?)或是在9.5總集篇複習。
至於只是炫技給觀眾看,想知道trick名稱與做法要自己去查的橋段,則散見全劇各處做為觀影時的亮點。
考據狂當然把真實存在的trick都查了一遍但這不重要
●劇情節奏
SK8的節奏安排頗王道,能夠一直維持熱血精彩且不偏題、有笑又有淚。把最輕鬆愉快的海邊/溫泉回放在正中央的第六集,然後接情緒轉折的第七集,這種雲霄飛車也很精心計算。(雖然對櫻粉而言,第九集才是衝擊點orz)
有個小心機是,讓愛抱夢於中後期決定舉辦淘汰賽,這是另一種「讓少見組合有機會對上」的安排方式;即使篇幅不夠讓主角八人全部打散Beef(決鬥)一輪,有幾場關鍵賽也就足夠。而且曆和藍加各有兩次機會對上愛抱夢呢……
●對我個人:從工作挫折中「被救上岸」的主力
SK8縱使曾經有沉落、負向的橋段,但一來最終結果是好的,二來熱血歡笑仍舊佔了最大篇幅,角色們要嘛維持凜凜自信,要嘛在劇情過後找回自信。這對於兩年間、在前份工作裡不斷懷疑自我、否定自己、原本就很自卑的性格持續惡化的我而言,是很不可思議的「上浮力」。
說得直白一點就是:
.與各式各樣的遊戲、歌曲一起,原本只是拿來「維持情緒」、「增加/調適生活動力」的一環
.意外發現薰這名角色集合了所有我會喜歡的屬性
.然後AI卡拉出現了,直接從普通粉絲轉成迷妹,AI控濾鏡從此常駐200%而且關不掉
.伴隨重複刷劇、探討角色,愈欽佩薰的全能與自信(這大概是我一生達不到的高度吧,如月亮一般)
.用愛發電狂寫同人文,從「自己還算擅長的事=寫作」找回自信
也許最後這項最重要——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來恢復自信心,就像劇中角色們一樣
雖然結局仍需靠離職來止內心的血,但「希望到像櫻屋敷書庵那樣的環境工作」想法變成心靈支持,在後續的反覆面試及試作中,避免自己又用臉去接挫折、沮喪得再度自信崩落。
以SK8為主力,甚至是以推角為主力,慢慢地把失去的部分找回來,或者開始蓄積正能量。即使我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真心愛自己,至少可以「演得」像是愛自己吧?
●總結
會讓我維持狂熱的坑,好像都是因為治好了某項長期心靈症狀。金光是親情之缺、人偶恐懼症,原本應該也要從自卑的泥底慢慢走上來,無奈(略)……所以離坑後反而帶著一堆芥蒂。幸好有孝羽在。
然後SK8是自信心、興趣與工作相關的各種狀態。我希望能夠陪我一路走到「事業」出現,就像薰以自己的才能和興趣為業那樣,而不是一直在別人手下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呢(苦笑)
自行memo:1、2、3、4
2022/08/14:官方宣布要製作OVA+第二季囉!而且是原班人馬!
第一刷時是走馬看花地放空觀賞,享受動感十足的作畫、漂亮有創意的分鏡、角色們鮮明、活潑且差別極大的誇張演出、有笑有淚(大部分是笑)兼節奏明快、未曾偏離主線的劇情,以及從零開始解說的適量滑板相關知識。整體而言很適合推薦給一般觀眾,沒有過度粉絲向、需要先做功課、先理解某項專業或世界觀才能享受樂趣的問題。
嗯……以我的狀況來說,通常達到某個程度才會出現「嘈點」,大部分會當作只是誇張演出。所以剛開始並沒有發現角色們沒戴護具、年輕孩子們深夜群聚山上、有工作人員卻沒有醫療隊、危險的打賭競技、中途允許攻擊對手的規則是有問題的。
等我察覺這些是問題後,就寫進〈家長組〉那篇當吐嘈XD
比較讓我覺得是嘈點的——仔細一想都在愛抱夢/Adam身上啊!
但也只有掄板打人、吊藤飛躍兩件事算嘈點。其他諸如奇裝異服、誇張動作、拖路人的腳轉向、騷擾男高中生、在紅毯上滑行、讓人眼睛痛的報名網站、最終戰服裝那條脊骨與棺材滑板,都非常自然地看過去了。
……我對不合理的事情接受度真高(???)
雖然至今仍舊搞不懂愛抱夢這個人(所以一直不敢寫現在的他,頂多寫寫高中時期),但其神奇魅力大概就是任何不合理都會讓你順順地接受……吧?而且他的實力和智商是貨真價實的。
一刷時便有注意到「刻意將角色們設計得差別極大,每個人自身也擁有非常鮮明的反差」這件事。不過看完後,我的總體感想不能算多:除了上述,另一件是「愛抱夢一直都不是自己一人,他卻沒發現」(或者說刻意視而不見吧),此外就是補充些小知識,接著轉頭繼續回遊戲世界、忙上架後續、東看西看,偶爾才找些討論串、分享文、二創作品來讀。
個人認為,當作品設計得足夠精巧時,會產生下述效果:觀眾輕鬆流暢地看完、獲得娛樂滿足後離去,看似曲終人即散,但伴隨時間醞釀,留在觀眾心中的「記憶點」會陸續浮現。經常想起某個橋段、某些對話、某種情境,於是開始找同好討論、發表感想,或者整理想法進行二創。
這些記憶點的載體正是「角色」,也是我至今覺得SK8能成功的重要元素。
●人設:反差再反差,符合猜想卻又帶出驚喜
先提外貌部分。主要的八位角色(兼八組配色方式),外表皆屬分歧極大的類型,彼此之間沒什麼重複或相近的屬性(或許還是有,但要深入探討才發現得了;初期印象不會察覺)。然後五個大人的其中四位,又分別擁有平日社會人士/在S的打扮兩種模樣,再加上幾位角色年輕時的長相,嚴格算起來有十七種類型……
這時風險出現了——觀眾們大部分已見多識廣,什麼角色外形連結到什麼常見個性,大家心裡都有八九不離十的刻板印象。所以才會有「金髮雙馬尾=傲嬌」、「粉紅切開是黑的」等流行語。
第一個漂亮手法在這裡:各位想得其實不算錯,但還是跟刻板印象有一點差別喔
例如主角之一的喜屋武曆/Reki,雖然符合常見的紅髮=熱血、活潑、自來熟、宣揚「楽しい」思想,卻不會無視問題與別人的困擾、也不會憑一股沒根據的樂觀四處亂衝,或者強硬拉人入坑;相反地會再三確認同學是否有心想學滑板,並且從零開始耐心教導,想辦法特製滑板適應另一位主角.馳河藍加/Snow的使用習慣。換言之,加上了細心、耐心、感性、創意、機智等其他屬性,就可以讓這位主角「大致上符合刻板印象,卻又有別的驚喜刻劃出其獨特及立體的性格」。
此手法其實八位角色都擁有,要全部寫出來會沒完沒了所以……只講共通的重點。
第二個漂亮手法:在同一位角色身上塞進「看似不相關,但好像又說得通」,分歧極大的屬性。
雖然嚴格分析的話,其他角色可能也適用,不過還是想舉我的推角.櫻屋敷薰當例子。他的屬性表有三大方向:「和風」書法家正職、和服打扮、古典文藝氣質經營;「科技風」AI研究、設計及程式編寫(即卡拉的存在)、各種科技終端應用——甚至用於書法和滑板;「現代風」高中時期/平日便服的打扮(正劇沒出現,散見於各周邊與雜誌附圖)、飲食偏好、滑板興趣。
說到這,非常想讚嘆官方,在此前提下竟然還能創造出全屬性都是我菜的角色,搭配功力太厲害了
形象衝擊感最大的,應該是比嘉廣海/Shadow,平日是憨厚忠實又親切的大哥哥,到了S就變成死金搖滾風龐克裝扮。但因為第二集之後,我們已經知道他是個「常識人」角色,衝擊度被減輕不少。若仔細觀察,會發現他仍然維持著「S打扮時比較壞嘴、凶狠不留情」形象,只是觀眾很自然地忽略掉了(喂
總之善用「元素反差」手法,可以讓角色更加立體、獨特、有魅力——不過,雙主角的曆和藍加卻不宜採用此種經營方式。因為主角通常身負「承載觀眾視點」的任務,適合詳細敘述心路歷程轉變,但不適合進行過度強烈、負向的衝擊轉折;除非作品走嚴肅黑暗路線。後者其實是愛抱夢的呈現方式。
而對於定位屬配角,無法分給他們太多篇幅的知念實也/Miya、櫻屋敷薰、南城虎次郎/Joe、比嘉廣海,元素反差就像記猛藥,瞬間提升角色存在感和特色,即使戲分不多,仍會很有份量。
第三個漂亮手法:承繼第二個手法,但不解釋得太清楚
\於是粉絲、二創解讀就大爆發啦!/
\每個人都能重新詮釋,創作正劇沒提及的留白部分/
約莫在接觸東方Project的時候即發現,未來(現在)各路作品可能會逐漸走向「說好、說完主線故事、只讓主角演得完整,然後留很大一片白讓二創去發揮」這樣的經營模式,形成一種永動機(?)的良性循環,既維持討論熱度,還可讓粉絲藉由精神糧食互助
這是當了數個月皮卡丘(?)的感言。用愛發電很開心,但我不敢說自己沒因為解釋不同而雷到別人……
●一開始就朝「國際推廣」的角度設計
舉凡選擇美式風、運動向的滑板題材、主角八人都有好記的英文S名、有英配版本、包裝得親民又觀光味十足的日本沖繩風情(而且取材是真實地點!可以帶一波聖地巡禮)、加入西方會喜歡的「淺日本風情」(和服、溫泉、忍者題材),然後再加入一點義大利風情、微量的西班牙與爵士風……奇妙的文化大雜燴,感覺得出一種「同時運用一大堆元素,總有哪個點能戳中海外觀眾」的企圖心。
●滑板知識的帶入
這部分內容主要由曆來帶領觀眾,藍加則負責比較「與滑雪板的差別」及「展示高手如何快速上手」,從一種多元但也基礎的角度切入。詳細介紹如何站上板、滑板的種類和用途、基本trick等,而且把這些基礎教學放在集中橋段,方便觀眾拿片花去推坑(?)或是在9.5總集篇複習。
至於只是炫技給觀眾看,想知道trick名稱與做法要自己去查的橋段,則散見全劇各處做為觀影時的亮點。
●劇情節奏
SK8的節奏安排頗王道,能夠一直維持熱血精彩且不偏題、有笑又有淚。把最輕鬆愉快的海邊/溫泉回放在正中央的第六集,然後接情緒轉折的第七集,這種雲霄飛車也很精心計算。(雖然對櫻粉而言,第九集才是衝擊點orz)
有個小心機是,讓愛抱夢於中後期決定舉辦淘汰賽,這是另一種「讓少見組合有機會對上」的安排方式;即使篇幅不夠讓主角八人全部打散Beef(決鬥)一輪,有幾場關鍵賽也就足夠。而且曆和藍加各有兩次機會對上愛抱夢呢……
●對我個人:從工作挫折中「被救上岸」的主力
SK8縱使曾經有沉落、負向的橋段,但一來最終結果是好的,二來熱血歡笑仍舊佔了最大篇幅,角色們要嘛維持凜凜自信,要嘛在劇情過後找回自信。這對於兩年間、在前份工作裡不斷懷疑自我、否定自己、原本就很自卑的性格持續惡化的我而言,是很不可思議的「上浮力」。
說得直白一點就是:
.與各式各樣的遊戲、歌曲一起,原本只是拿來「維持情緒」、「增加/調適生活動力」的一環
.意外發現薰這名角色集合了所有我會喜歡的屬性
.然後AI卡拉出現了,直接從普通粉絲轉成迷妹,AI控濾鏡從此常駐200%而且關不掉
.伴隨重複刷劇、探討角色,愈欽佩薰的全能與自信(這大概是我一生達不到的高度吧,如月亮一般)
.用愛發電狂寫同人文,從「自己還算擅長的事=寫作」找回自信
也許最後這項最重要——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來恢復自信心,就像劇中角色們一樣
雖然結局仍需靠離職來止內心的血,但「希望到像櫻屋敷書庵那樣的環境工作」想法變成心靈支持,在後續的反覆面試及試作中,避免自己又用臉去接挫折、沮喪得再度自信崩落。
如果這也算是夢主設定(夢設)的話……員工?
以SK8為主力,甚至是以推角為主力,慢慢地把失去的部分找回來,或者開始蓄積正能量。即使我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真心愛自己,至少可以「演得」像是愛自己吧?
●總結
會讓我維持狂熱的坑,好像都是因為治好了某項長期心靈症狀。金光是親情之缺、人偶恐懼症,原本應該也要從自卑的泥底慢慢走上來,無奈(略)……所以離坑後反而帶著一堆芥蒂。幸好有孝羽在。
然後SK8是自信心、興趣與工作相關的各種狀態。我希望能夠陪我一路走到「事業」出現,就像薰以自己的才能和興趣為業那樣,而不是一直在別人手下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呢(苦笑)
自行memo:1、2、3、4
2022/08/14:官方宣布要製作OVA+第二季囉!而且是原班人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