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]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(沖ツラ)01:方言&食物篇 2025年04月15日 19:09

原作:空惠美
官網:TVアニメ『沖縄で好きになった子が方言すぎてツラすぎる』公式
WIKI: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
TI-DA部落格讓我發現沖繩;SK8讓我接觸沖繩;沖困則讓我更認識沖繩
「地理上最接近台灣的日本之鄉」和我真是有緣哪……
這部動畫用輕鬆日常來介紹大量——很大量!的沖繩小知識,對於喜歡收集小知識的我而言真是太讚了!
噗浪觀劇串甚至蓋到快百樓、截了一大堆圖(反而不怎麼提三位主角的三角戀愛、友情發展,留給觀劇時的樂趣),結果觀劇速度偏慢,因為都在整理內容、找資料XD

本篇大部分直接沿用噗浪截圖。視瀏覽器截圖方式影響,有時會出現巴哈動畫瘋的時間軸,有時不會。
另外要讚嘆代理商的中文字幕人員實在太厲害了,幾乎畫面上所有的日文都有翻譯、說明、標色及效果,省去很多手動加註解釋的步驟。
預期內容會變得很長,因此試著分篇來寫。
●方言規則

在最前面的集數,只簡單介紹了一、兩個簡單的沖繩方言規則。大部分都循著「飛夏講方言→照秋聽不懂→夏菜幫忙翻譯→進入石獅(シーサー)說明橋段」的模式。
因此第二張圖的可愛黃色石獅(風獅爺),才是本動畫的真.主角(誤
為了先說明沖繩方言的變化規則,先把後面集數的截圖往前挪。


當然是由方言很強的女主角之一.喜屋武飛夏來說明。

KURO(くろ,即黑色)→在沖繩方言裡會變成KURU

AME(あめ,即雨)→在沖繩方言裡會變成AMI

主角.中村照秋(阿照)的活用延伸



這邊列了好幾個語言規則。因為我是比較想上課的那方,所以不覺得無聊,甚至希望講更多一點。
但是……



第七集、第八集ED卻有這麼澆冷水的訊息。
むちかさやー(很困難/難しいね),あぎじゃびよ(怎麼會這樣、我的天啊/なんてこったい)Orz



不只是方言,「習慣說法/用法」與日本本島不同,也很容易造成誤解
這同時是此作品推進劇情的重要方式XD

「蕉流過後,咱們就是兄弟了」(大誤

以及,古早時候為了避免紡織等技術外流,各聚落間不怎麼交流、發展出各地的方言差距
額外查到的延伸整理:一起來認識沖繩方言!讓你變身成沖繩達人
●食
まじゅんゆーばんかまやー(一起吃頓飯吧/一緒にご飯食べよう)
.沙翁(炸蛋球)


在第一集就出現的經典零食。其實我是在SK8的某次廣播裡,聽到多項沖繩在地食物的名詞。那次真的是聽力+找資料測驗……讓我今年收看沖困時,還敢不自量力地等著「會有多少我已經知道的小知識呢?」
結果重疊的部分極少(是好事),增加了更多知識啊!(振奮握拳)
.小吃店「パーラー」販賣的品項


可惜的點是:沖繩飯團雖然在台灣就買得到,但主食材非炸即肉,我現在比較傾向草食動物所以(ry
善哉的部分,在日本本島是熱湯甜品;在沖繩是礤冰(←剉冰的台語字)
然後因為對塔可飯有點興趣,去搜尋了實際的長相:塔可飯的發源地就在沖繩縣!
感覺像是把潛艇堡的料放在白飯上吃……
.沖繩蕎麥麵

原本想放到「歷史、文化」的分項,不過配合著其配料「泡盛辣椒」還是一併先提。
1976年有個日本本島的人來到沖繩,發現叫做「沖繩蕎麥麵」的麵食裡根本沒有蕎麥(定義上需含30%up的蕎麥粉),於是公平交易委員會決定,禁止此麵食叫沖繩蕎麥麵,換了一個有夠長的名字
「沖繩生麵合作社」站出來努力奔波陳情這是縣民的傳統飲食文化,1978-10-17終於把它正名回來
.泡盛辣椒


關於可古雷斯(泡盛辣椒)實際上長怎樣,可參考這篇的旅遊戰利品(?)
石垣島必買夢幻辣油、泡盛辣椒、每次訪日必買藥妝
.沖繩煎餅、素麵雜炒

颱風天在家就能做的食物台灣人比較懶惰,都直接泡麵。在台灣,如今因應社會型態改變,颱風天營業的店家變多了,只要在還算安全的狀況下出門,至少超商都有得買吃的。往昔的颱風經驗,倒是與沖繩非常相像:停水停電、燭光下聊天等
.手撕鳳梨

這個東西讓我頗驚豔,立刻去查了資料,發現在台灣也有流行:「手撕鳳梨」新吃法網瘋傳
可以挑選果肉較軟的品種來嘗試;不過我怕過敏,也不太喜歡吃鳳梨所以pass
.島香蕉


看到第七集時,已經覺得沖繩和台灣在各種方面有夠相似了(其實後面還有更多)
沒想到連台灣驕傲的出口水果「香蕉」也有呢……而且對日本本島來說爆貴;;;

額外獲得的知識:香蕉草汁會變色。
.島豆腐(鹹)



沖繩的手工豆腐是商店直送,而且是熱的!只能保存三小時,會照著時間表配送至超市。
寫文時找到的資料:通過創意來改變島豆腐的未來的“池田食品/第三代池田屋”
.吉瑪米豆腐(甜)、豆腐糕(豆腐よう)


由另一位女主角.比嘉夏菜介紹:這個是用花生做的豆腐(甜點),會Q彈拉長,以前加高湯或砂糖醬油,現在會有人加黑糖蜜

豆腐糕則是泡盛酒做的下酒菜
.山苦瓜(Goyaaaaaaaa……???)

正想著「哈哈我知道山苦瓜念ゴーヤー」的時候……重點竟然是尾音要拉~長~

雖然官方正式名稱是「にかうり」,日文維基則說是ツルレイシ,但「Goya」已經是遍布日本全國的用法了。
.各種烹調法


沖繩料理裡面可以學到很多方言;它們大多是指「料理動作」
額外小知識:奇妙的罐頭


待續。

在最前面的集數,只簡單介紹了一、兩個簡單的沖繩方言規則。大部分都循著「飛夏講方言→照秋聽不懂→夏菜幫忙翻譯→進入石獅(シーサー)說明橋段」的模式。
因此第二張圖的可愛黃色石獅(風獅爺),才是本動畫的真.主角(誤
為了先說明沖繩方言的變化規則,先把後面集數的截圖往前挪。


當然是由方言很強的女主角之一.喜屋武飛夏來說明。

KURO(くろ,即黑色)→在沖繩方言裡會變成KURU

AME(あめ,即雨)→在沖繩方言裡會變成AMI

主角.中村照秋(阿照)的活用延伸



這邊列了好幾個語言規則。因為我是比較想上課的那方,所以不覺得無聊,甚至希望講更多一點。
但是……



第七集、第八集ED卻有這麼澆冷水的訊息。
むちかさやー(很困難/難しいね),あぎじゃびよ(怎麼會這樣、我的天啊/なんてこったい)Orz



不只是方言,「習慣說法/用法」與日本本島不同,也很容易造成誤解
這同時是此作品推進劇情的重要方式XD

「蕉流過後,咱們就是兄弟了」(大誤

以及,古早時候為了避免紡織等技術外流,各聚落間不怎麼交流、發展出各地的方言差距
額外查到的延伸整理:一起來認識沖繩方言!讓你變身成沖繩達人
●食
まじゅんゆーばんかまやー(一起吃頓飯吧/一緒にご飯食べよう)
.沙翁(炸蛋球)


在第一集就出現的經典零食。其實我是在SK8的某次廣播裡,聽到多項沖繩在地食物的名詞。那次真的是聽力+找資料測驗……讓我今年收看沖困時,還敢不自量力地等著「會有多少我已經知道的小知識呢?」
結果重疊的部分極少(是好事),增加了更多知識啊!(振奮握拳)
.小吃店「パーラー」販賣的品項


可惜的點是:沖繩飯團雖然在台灣就買得到,但主食材非炸即肉,我現在比較傾向草食動物所以(ry
善哉的部分,在日本本島是熱湯甜品;在沖繩是礤冰(←剉冰的台語字)
然後因為對塔可飯有點興趣,去搜尋了實際的長相:塔可飯的發源地就在沖繩縣!
感覺像是把潛艇堡的料放在白飯上吃……
.沖繩蕎麥麵

原本想放到「歷史、文化」的分項,不過配合著其配料「泡盛辣椒」還是一併先提。
1976年有個日本本島的人來到沖繩,發現叫做「沖繩蕎麥麵」的麵食裡根本沒有蕎麥(定義上需含30%up的蕎麥粉),於是公平交易委員會決定,禁止此麵食叫沖繩蕎麥麵,換了一個有夠長的名字
「沖繩生麵合作社」站出來努力奔波陳情這是縣民的傳統飲食文化,1978-10-17終於把它正名回來
.泡盛辣椒


關於可古雷斯(泡盛辣椒)實際上長怎樣,可參考這篇的旅遊戰利品(?)
石垣島必買夢幻辣油、泡盛辣椒、每次訪日必買藥妝
.沖繩煎餅、素麵雜炒

颱風天在家就能做的食物
.手撕鳳梨

這個東西讓我頗驚豔,立刻去查了資料,發現在台灣也有流行:「手撕鳳梨」新吃法網瘋傳
可以挑選果肉較軟的品種來嘗試;不過我怕過敏,也不太喜歡吃鳳梨所以pass
.島香蕉


看到第七集時,已經覺得沖繩和台灣在各種方面有夠相似了(其實後面還有更多)
沒想到連台灣驕傲的出口水果「香蕉」也有呢……而且對日本本島來說爆貴;;;

額外獲得的知識:香蕉草汁會變色。
.島豆腐(鹹)



沖繩的手工豆腐是商店直送,而且是熱的!只能保存三小時,會照著時間表配送至超市。
寫文時找到的資料:通過創意來改變島豆腐的未來的“池田食品/第三代池田屋”
.吉瑪米豆腐(甜)、豆腐糕(豆腐よう)


由另一位女主角.比嘉夏菜介紹:這個是用花生做的豆腐(甜點),會Q彈拉長,以前加高湯或砂糖醬油,現在會有人加黑糖蜜

豆腐糕則是泡盛酒做的下酒菜
.山苦瓜(Goyaaaaaaaa……???)

正想著「哈哈我知道山苦瓜念ゴーヤー」的時候……重點竟然是尾音要拉~長~

雖然官方正式名稱是「にかうり」,日文維基則說是ツルレイシ,但「Goya」已經是遍布日本全國的用法了。
.各種烹調法


沖繩料理裡面可以學到很多方言;它們大多是指「料理動作」
額外小知識:奇妙的罐頭




待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