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精準寫作》 2024年02月21日 00:57


作者:洪震宇
出版社:漫遊者

在噗浪搜tag閒逛時發現網友推書,正好Hyread圖書館有+正好想實驗FB社團網友教的劃線匯出法+從來沒有「排隊等借閱電子書」經驗,於是就填mail下去排了。一連串的神秘巧合XD

目前為止讀過的寫作教學書分成兩類:偏向小說與劇本創作、偏向應用文章寫作
《精準寫作》屬於後者,但並非教你寫文案/網路爆紅文那種速成、偏重枝節眉角的教學書,還是比較傾向培養紮實基本功。書中會有許多像企管口號的詞彙,例如「ROA思考術」、「四種○○法」、「重點力3S原則」等,剛開始或許會引起某類讀者(例如我)趕緊抄一堆筆記、想當成課文背誦它們的反應。不過後來我察覺自己陷入了考生模式,才停下此舉。
因為如此吸收知識,真的會變成只抄在紙上的作業。

恰巧作者跟我一樣,喜歡用「象限座標」來闡述觀念,一圖就能清楚解釋、學會分類狀況,不必死背。建議以此觀點下去閱讀這本《精準寫作》,更好吸收。作者另外還推崇「魚骨圖」,也是一種幫助思考的圖表。
另外,「練習在(閱讀)裡抓重點」(括號可代換成資料、採訪、交談等)也是本書重要概念。若你已經很會抓重點,可以更快地上軌道。

●定位讀者:想寫給誰看?
很多寫作書都有提到此觀念,但我一直無法理解如何去定位——文章終究是要公開的,那不就任何類型的人都有可能看見嗎?尤其我沒有管道曉得讀者對作品的實際感想(只有瀏覽、按讚、出售本數),也不知道讀者們各自喜歡什麼類型、文風、主題;遑論模擬年齡層喜好、興趣傾向、閱讀習慣了。
經歷一本又一本寫作書不斷強調「定位讀者很重要」,加上工廠小編定時寫文案的短期經驗,我似乎開始產生一點點模糊的概念。直至《精準寫作》第18課提及作者為企業撰寫紀念刊物,顧客回答「希望給集團外的人看」,涵蓋各大公司、投資法人、政府官員等。這不就跟我說的「任何類型的人」相近嗎?

於此,我才知道讀者定位其實不設定得清楚具體也無所謂,能歸入某種大分類即可
早期剛讀文案書時,被其超級具體的「二三十歲主婦、家境小康blahblah」定位方式嚇到,想說「我怎麼可能模擬出這麼明確的讀者啊」,然後便不了了之。

而第9課提及的計程車司機故事,則讓我產生下述想法:
如果要給形象模糊的普羅大眾看,另一個方向是怎麼讓作品主題與大眾產生關聯,把無關變有關,較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。畢竟人們最關切和自身相關的事情。
雖然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讀者,但至少有點眉目了。


●希望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?
這也是我從未思考過的問題。畢竟我寫的是「故事」,只會消極期待「能被閱讀就好了」;願意買書更好。此外似乎別無所求。《精準寫作》則點出「寫作的目的是希望改變讀者的認知與想法」,幫助他們更了解狀況,或對事物產生不同領悟。這讓我發現「能被閱讀」之類的單薄動機不足以構成選擇寫作的理由(何況想紅的管道有那麼多),所以必定有個更具體的原因——
「想傳達這樣的觀點、這樣的角色設定/詮釋法,甚至劇情編排串接的方式、靈感的呈現方式」,這才是我真正的動機吧。

換到應用文場合,定位讀者、希望改變他們的想法並讓讀者採取行動(ROA思考術)三項都很明確,尤其是文末留下聯絡管道或查詢資源這類的訊息,個人深深認同其重要,寫blog或SNS發文時會反過來擺在文首,讓人不必點開看整串就能找到需要的資訊。


●顛覆台灣既定國語文教育
1.不是句子式思考,是段落式思考
前者容易流於雕琢文字,如同不去想房子結構,只注重裝潢華美;段落思考才是重視整體結構、文章布局

2.不要倚賴成語,要自己換句話說
太高興了,這是小學五年級時的我啊!長大後則在朋友相處間知道「有些人逐漸討厭翻譯文學裡出現一堆成語、中式用語,令人讀起來國籍錯亂或出戲」,望業界能注意到這個問題

3.直接而明確寫出重點句,不要藏在文章裡
這與我的報紙編輯經驗較有相關性。報紙講究最少字內提供最精準訊息,甚至可以看標題就知道事件,有興趣的讀者再往下爬長文。(嗯,那種騙點閱率的標題寫法不在此範圍內)

4.沒有想法、邊想邊寫
從上面的文章來看,就連如今的我也還是會產生這種狀況(想得很單薄、不是真正深掘的想法,導致文章須反覆刪改);但我知道另一群人會有「想愈多愈難下筆→拖延或放棄」的問題,所以這個只能練習……
前面的書感《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》更教人要把故事從頭想到結尾,才開始動筆。如果認為這門檻太高,我建議以短期章節的範圍來規劃;也多讀一些寫作書——儘管它們提及的要領大同小異,但要找出一種能讓你突然醒悟的闡述方式,才能助你開始脫離懵懂狀態。


●詳述「讀者的狀況」
1.讀者的時間、注意力比你寶貴:因此行文要替他們省下理解時間、容易且快速地進入狀況
2.從閱讀到理解,仰賴的是讀者消化的成果
3.人腦有既追求安定已知,又對新事物好奇的矛盾
4.人偏向關心與自己有關的事物:寫作要以讀者能理解、感受、連結的經驗為出發點
5.「從讀者角度來思考」不是去取悅讀者,而是要引發他們的關心
6.再詳細的說明、解釋與數據,如果沒有重點,很難從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讀出意義
7.讀者都是先接受主要觀點,才會再去了解次要、支持性的觀點
8.寫作如同香檳塔,作者由下往上堆砌想法,頂端是結論;讀者則由上往下開始,先看到脈絡與重點

有些可以簡化成「易讀性」、「記憶點」、「畫面感」之類的概念。找一個自己方便記的用詞就好。


●結語:核心還是教人們「怎麼想」,然後才是怎麼寫
或許作者提出大量企管式詞彙,也是因應台灣填鴨教育出來的普遍思維模式(傾向讀書考試、背誦定義),為了讓學員們能以熟悉方式學習才這麼做。個人則傾向「道理通了,可以不必背一堆詞彙」,練習大量抓重點、換句話說、簡化直白、使用動詞、想清楚……可以得到更多實際經驗值、切身體會上述詞彙的意義。


タグ :台灣作品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無責感想])の記事
 20241215 來Bar,乾杯 調酒市集 (2024-12-15 03:27)
 挖掘:心靈勵志書雜談 03 (2024-11-20 19:23)
 從電玩角色的政治正確談起 (2024-10-18 21:00)
 快速理解夢向定義 (2024-08-09 14:22)
 《思考的法則》 (2024-03-04 04:52)
 20240129 黃色小鴨成雙回歸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3:29)
 20240129 冬日遊樂園+旅運中心(0209除夕夜加拍) (2024-02-10 01:12)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