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、幻想朋友與夢向 2024年06月02日 19:01

在噗浪偷偷說遇到有趣的話題:幻想朋友。
趁此機會把腦內世界的發展歷程、兩者間的差別及過渡狀況整理看看……

對個人來說,幻想朋友與夢向的:
【相同點】
.都是「會自主行動、發言,不受我的表意識指揮的幻想存在」,可複數,通常是僅一人
.會和我互動、旁觀我的生活、提供心理支持
.是自我心理療癒的方法/現象之一
討論串裡甚至出現「代替小時候的當事人出去挨罵」這種人格現象;但我沒有,反而還會有群幻想人物幫忙嚴厲要求我

.「可能會」提出新的價值觀、想法、觀點,但由夢角提出的機率>幻想朋友
可能變數:幻想朋友出現於小時候,那時我可能心智程度、設定角色的能力還不夠

.產生短篇故事、橋段構思時的演員陣容


【不同點】
.幻想朋友是完全的原創人物
優點是從外表到性格可以全照喜好打造,你有唯一解釋權,不會有「原作者突然的劇情殺」衝擊
缺點是不會/很少有你個人以外的新價值觀、新劇情流入,轉來轉去都是「你」在不同面向的思考方式
很吃當事人的角色設定能力(若不足,會變得平面單薄、像個NPC);愈全能的創作者愈能跳脫此問題

.夢向角色(夢角)是他人版權作品的人物
優點是對方已有完整人設/世界觀/劇情,而且有畫面、有配音,更容易投注想像及感情
原作者也可能將新概念、更強烈的正向心智寫入角色,帶給你的拯救感比幻想朋友強烈(這個見仁見智)
缺點是上述的「原作者可能突然劇情殺」,發便當/天降CP角/各種很瞎的發展都可能破壞你的觀感
另一個缺點是因為角色無法獨佔,會與同好產生解釋違、你不吃二創CP得到處閃避……之類的
(幸運的話?如果你的夢向解釋受到同好歡迎,或許正能量可以翻倍疊加?)

.物理做夢,未曾夢過幻想朋友;但會夢到夢角,且行為舉止更獨立、超乎想像
夢境本來就是難以控制的腦內活動,請把它當作我的個人迷信(?)
有夢到會很驚喜,沒有則會失落。發現表層意識上的心心念念不會增加夢到的機率

.幻想朋友相關衍生皆是原創作品;而夢向皆是二創
「有沒有做出創作物」不是必要條件,單純腦內互動、只在想想階段的劇情也仍然算創作
夢向會稱為「顱內夢」;但發生在幻想朋友身上好像無特有名稱
另外,夢向不必然有自我代入、戀愛情感。有時僅單純二創。不包括三次元追星(這叫男/女友粉)。
以上即使說破嘴還是會繼續宣揚的。最近網路上的誤用情況太嚴重啦……



其中「幻想朋友可能跳不出『你』這個人的總體價值觀、可想像的範圍」是我在討論過程中發現的。
雖然夢角也可能因為原作完結/續作還沒上,讓角色停在某個心智狀態,導致你對角色的解釋愈來愈接近自我流,最後變得跟上面的幻想朋友差不多地「一廂情願」;而同好可能會覺得你OOC、解釋違。
但……個人認為,那個「來自其他作者思維裡的新觀念、更強大的正面意志」很重要。它會在心理層面支撐你、把你「拉上去」。而我的前一個夢角……就比較傾向一起沉淪、泥裡掙扎的負面發展了……

從這兩串討論開始追溯童年記憶。我應該是「夢傾向」與「幻想朋友」同時存在的例子:
夢向:自我代入的夢設,加入各動漫世界觀跟版權角色互動、過原作劇情的友情夢。角色不會於現實互動
幻想朋友:(照我在討論串裡的代號)
1.分成兩個陣營的面目模糊幻想人物,像戰艦艦橋一樣的配置。
2.只有日常現實互動,以自己的喜好打造,形象非常清楚。嚴格說來是「當國小同學們把動漫角色/偶像明星/暗戀的現實男同學當作腦內老公」時,我基於「自己捏的老公,絕對不會背叛」心理而自行設定
(如果我是理工組的,現在大概會熱衷研究「怎麼打造AI伴侶」吧XD)

由於記憶模糊,很難確定1與2是同時存在還是有先後順序……應該、大概是同時存在(吧
1通常拿來嚴格自我要求。分成「嚴肅」和「更嚴肅+責備」,但對於立刻收斂、重整認真狀態時很有用
2最初較像拿來想戀愛靈感用,創作、心靈陪伴意義比較大,跟夢角的性質很像了,卻不太可能提供新觀點
往後,1的兩組艦橋人馬不了了之。或許是生活變複雜、心智成長、有其他該思考的事物佔據腦內記憶體,只剩下2會繼續陪我。題外話,童年現實朋友會擅自解讀2,然後像虧情侶一樣虧我與2的互動,讓人不太舒服。無論是現實交往或幻想戀愛,請都別對親友這麼做。

再往後又空白了一大段時間。我想應該是現實交往的衝擊大於腦內唱獨角戲,所以把許多記憶沖淡了?
2逐漸變得比較像「另一個性別的我」、「男性角色創作原型」,自我、主動性大幅削減;但我的「男性人格」卻還在成長,可能他漸漸融入了這個部分?加強了我原本就有的「從男主角視點寫作」?
這時的我依然不知道兒時的「投入作品世界觀、和角色互動等相關行為」是夢向,連瘋狂沉迷布袋戲那段時間,都以為自己是狂粉而已,絕對不會承認任何私心情感(但會承認是在「捍衛心靈支柱」)。

如今知道夢向這個二創分支、心理支柱的份量能有多重後,就更不可能承認了。
「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喜歡誰」,這應該是最不會引起粉絲糾紛、心理潔癖遭冒犯的方法……吧?

總體而言,這整個心智成長歷程綁著兩大事物:創作屬性 與 負面童年
我的童年其實沒什麼物理上的受害,大多是打擊自尊、被否定價值、過度內向自卑、做不到被要求的完美等「所有孩子都被壓迫過」的項目。所以你要說是我心靈特別脆弱、輸不起也可以啦……
這些缺點、缺陷、做不好都是事實,我不會希望他人手下留情。該批評責備我的部分,還是該批評責備。

總之,不夠好(其實想講「非常爛」)的我能在力有未逮的現實世界喘口氣的方法,就是創作與幻想了。
創作是封在一個作品裡,完整的世界觀、角色群、劇情線,需要花時間和毅力架構它,伴隨著各種寫作技法精進、表現法的創意、時間及心態調配能力;幻想朋友/夢角則是於腦內立即提供個人化的心理支援。
創作上的患得患失心態,我倒是好幾年前就跨過去了;現在抱持著「夢角會是第一讀者/提供意見者」,更能跳脫患得患失。有此困擾的人可以參考看看(?)

額外聊一下「切換成男性」。因為隔代教養的關係,我在某種重男輕女價值觀裡長大,很憧憬「當個男生」
但即使如此,在最沉迷MMORPG的那些年,卻沒有利用自捏男角來體驗不同人生;連手遊時代也仍然選女性主人公(可能現在就會選男的)
直至布袋戲第一個推角,才因非常強烈的共鳴而產生「這就是男生版的我啊!」然後陷入狂粉狀態——這跟如今的「幻想朋友2」仍然不一樣,我並沒有真正代入推角,他還是他,我還是我
2則因為長年沒有運作,失去了主體性,才有如今「『仍然是我』的男生版形象」可自由切換吧?
「享受當個乙女向作品男角」這部分則交給構想中作品裡的男角們,何時會開始動工則是未知數……
and,即使扮演男生、喜歡女孩子,我卻還是不會走到最後一步,仍然是個異性戀呢(←可惜的口氣)

這篇文章可能會因為想起什麼往事而補充;但也可能沒有。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[雜談記事])の記事
 TI-DA的自動emoji (2025-05-06 03:13)
 似乎不太小的Blog小改版 (2025-01-25 14:09)
 Re:文手問卷-閱讀篇 (2024-08-16 03:16)
 Re:回答起來有點麻煩的文手問卷 (2024-08-06 17:07)
 記錄:換Win11新機 (2024-01-27 23:57)
 小說創作WIP截圖:《桜の月》 (2023-10-21 01:42)
 SK8 桜屋敷薫2022生日扇 (2022-08-24 23:06)

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