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N]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5 2023年04月13日 18:12

原文書名:《万能鑑定士Qの事件簿》Ⅴ
作者:松岡圭祐
出版社:圓神
這集有兩個我很喜歡的點:女性角色夠多、牽涉到動物權議題。
讀至第五集,我逐漸產生「松岡老師把莉子當乙女遊戲女主角捧」的感覺,身邊總會適時有善良帥哥幫忙、最後必對兇手來個聖母治癒式開導等;而這些套路帶來「高中老師的登場頗硬拗」、「因議題目前無結論,只好又回到一般說教」兩個問題,在關鍵橋段老是拋不掉刻板印象、微妙尷尬。
但加入兩名以上、有所表現的女角平衡性別比例,整體觀感就好了很多。
此外,也順帶為最有名的第九集埋下伏筆。
●令人激賞的犯罪手法
.愈簡單愈容易騙到人
.就在大家眼皮下進行
.兇手未特意用假身分等手段保護自己
.對待受害者其實很人道
.沒有「具體的」下一批受害者
.引起的社會恐慌有限度
.沒有共犯分散風險
.案件本身具備自毀機制,警方終究會發現大家都清白
這集的兇手給人如此鮮明的溫柔、節制、小規模、適時煞車印象。
雖然目前為止,每個案件的兇手皆未曾殺人,但上述條件總有幾項不符合,進而營造「下個受害者不知何時出現」、「受災範圍將擴大到什麼地步」、「得跟時間賽跑抓住犯人」之類的恐懼、壓力、威脅感。這集兇手則採完全隱藏身分、動機的方式,只留下神秘和愁雲慘霧。
由於犯罪原理實在太簡單,且兇手「沒有」任何自保手段(假身分、共犯等),直接於眾人眼皮下進行,讓我佩服其心臟大顆、敢賭沒人立刻發現問題、當場抓包。再加上後面的自毀機制與溫柔對待被害者,就更加喜歡兇手這個人了。
●引進少人討論的話題:動物權
即使對這個議題沒有深入研究,但光是想像,也能預見兩派主張會吵得有多激烈……
人究竟算不算高過其他生命的存在?有權決定其他生命的生死嗎?這個要討論可沒完沒了。因此松岡老師將重點放在兇手遭受到的感官衝擊、價值觀動搖,描述不人道的動物對待方式、對人性產生懷疑恐懼,讓讀者也經歷與兇手相同的震撼、理解其憤怒、絕望、心痛。
可是我或許太過天真……以為「都講到這份上了,松岡老師應該會選擇站在支持動物權一方吧?」
結果卻是:未定論。
其中還包括「日本人會吃鯨魚肉」這個國際負面標籤原罪。別說虛構角色的莉子,作為真人的松岡老師若想說些什麼,亦難逃這項指責、導致不管站什麼立場都受影響吧?所以最後只好走未定論,另外設定兇手個人的心理創傷,以求在有限篇幅內結束這個故事。
●持續交錯的兩樣風情
前面集數提過的「巨大視覺對比」仍存在。這回換成巴黎的古典vs.時髦、歐風vs.全球化、城市vs.鄉村等,最後伏筆再來個真實感動vs.觀光跟風的對比。
也許「人」亦是兩樣風情吧。喜屋武友禪老師眼中的莉子(天然呆學生vs.可靠大人)、喜屋武自己(搞笑熱血教師vs.意外某些時候纖細),且這兩者佔掉許多篇幅。如今想想,其實始終如一、沒有巨大反差的角色更多,但都被這對師生給奪走風頭了。
●不自然的橋段
……全集中在喜屋武老師身上(汗)
從一開始硬要跟去法國、同行的理由及身分、雙方性別和年齡,皆令莉子尷尬不已。抵達法國後,雖然中途解釋了喜屋武此行真正目的,但連這個目的本身亦滿牽強……
不如最初就讓他為了真正目的出發,在機場巧遇莉子後同行,還來得更合理些。
老師一路擔任搞笑役、狀況外、掛心學生卻講話不合時宜、脫線行為,這些表現也頗刻意,像前面書感提到的「非得塞個代表常識人的角色緩和氣氛」(讀者其實已經不需要這層措施了)。或者可說是用喜屋武代替小笠原的位置;然而「老師」身分含長輩屬性,更加狀況外、瞎操心,搞不好效果比小笠原還負面……
其實莉子的高中同學.楚邊瑛翔至今念念不忘的曖昧態度、兇手竟被莉子撿到證物(而沒有事先處理掉),也有頗微妙的怪異感……後者尚可解釋為「因愈簡單的手法愈天衣無縫,只好露個縫來幫助破案」(儘管我並不喜歡這樣),前者就……又不是曾經的男女朋友,亦無交往機會,究竟在念念不忘什麼?
●本集提到的知識
.高緯度國家的日出日落、天色變化
.肥肝相關製程、食品保鮮手段、農場知識
.鈕扣材質分辨法
.高級甘露醬油分辨法
.球星簽名鑑定
.洋芋片包裝標示
.餐桌禮儀國情差異
.法國小知識(貨幣、建築樓層算法、停車習慣、TGV搭乘法等)
.餐具、開罐器、花瓶年代鑑定知識
.沖繩麵材料及替代食材
.歐洲禁止肥肝的國家列表
●總結
優點與缺點都有點大,定位尷尬微妙的一集。
性別比例平衡、有意義的議題探討、簡單漂亮手法 vs. 行動理由牽強、許多不自然細節、莫名破綻
很難下定論……但確實是好看的一集。
數年前首度看這集內容時,印象最深刻的是「毫髮無傷的被害人」;重讀後依舊如此。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原因,大概是人性上,終究對某些事物擁有共鳴?
系列連結: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+2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3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4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5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6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7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8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9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0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1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2
.愈簡單愈容易騙到人
.就在大家眼皮下進行
.兇手未特意用假身分等手段保護自己
.對待受害者其實很人道
.沒有「具體的」下一批受害者
.引起的社會恐慌有限度
.沒有共犯分散風險
.案件本身具備自毀機制,警方終究會發現大家都清白
這集的兇手給人如此鮮明的溫柔、節制、小規模、適時煞車印象。
雖然目前為止,每個案件的兇手皆未曾殺人,但上述條件總有幾項不符合,進而營造「下個受害者不知何時出現」、「受災範圍將擴大到什麼地步」、「得跟時間賽跑抓住犯人」之類的恐懼、壓力、威脅感。這集兇手則採完全隱藏身分、動機的方式,只留下神秘和愁雲慘霧。
由於犯罪原理實在太簡單,且兇手「沒有」任何自保手段(假身分、共犯等),直接於眾人眼皮下進行,讓我佩服其心臟大顆、敢賭沒人立刻發現問題、當場抓包。再加上後面的自毀機制與溫柔對待被害者,就更加喜歡兇手這個人了。
●引進少人討論的話題:動物權
即使對這個議題沒有深入研究,但光是想像,也能預見兩派主張會吵得有多激烈……
人究竟算不算高過其他生命的存在?有權決定其他生命的生死嗎?這個要討論可沒完沒了。因此松岡老師將重點放在兇手遭受到的感官衝擊、價值觀動搖,描述不人道的動物對待方式、對人性產生懷疑恐懼,讓讀者也經歷與兇手相同的震撼、理解其憤怒、絕望、心痛。
可是我或許太過天真……以為「都講到這份上了,松岡老師應該會選擇站在支持動物權一方吧?」
結果卻是:未定論。
其中還包括「日本人會吃鯨魚肉」這個國際負面標籤原罪。別說虛構角色的莉子,作為真人的松岡老師若想說些什麼,亦難逃這項指責、導致不管站什麼立場都受影響吧?所以最後只好走未定論,另外設定兇手個人的心理創傷,以求在有限篇幅內結束這個故事。
●持續交錯的兩樣風情
前面集數提過的「巨大視覺對比」仍存在。這回換成巴黎的古典vs.時髦、歐風vs.全球化、城市vs.鄉村等,最後伏筆再來個真實感動vs.觀光跟風的對比。
也許「人」亦是兩樣風情吧。喜屋武友禪老師眼中的莉子(天然呆學生vs.可靠大人)、喜屋武自己(搞笑熱血教師vs.意外某些時候纖細),且這兩者佔掉許多篇幅。如今想想,其實始終如一、沒有巨大反差的角色更多,但都被這對師生給奪走風頭了。
●不自然的橋段
……全集中在喜屋武老師身上(汗)
從一開始硬要跟去法國、同行的理由及身分、雙方性別和年齡,皆令莉子尷尬不已。抵達法國後,雖然中途解釋了喜屋武此行真正目的,但連這個目的本身亦滿牽強……
不如最初就讓他為了真正目的出發,在機場巧遇莉子後同行,還來得更合理些。
老師一路擔任搞笑役、狀況外、掛心學生卻講話不合時宜、脫線行為,這些表現也頗刻意,像前面書感提到的「非得塞個代表常識人的角色緩和氣氛」(讀者其實已經不需要這層措施了)。或者可說是用喜屋武代替小笠原的位置;然而「老師」身分含長輩屬性,更加狀況外、瞎操心,搞不好效果比小笠原還負面……
其實莉子的高中同學.楚邊瑛翔至今念念不忘的曖昧態度、兇手竟被莉子撿到證物(而沒有事先處理掉),也有頗微妙的怪異感……後者尚可解釋為「因愈簡單的手法愈天衣無縫,只好露個縫來幫助破案」(儘管我並不喜歡這樣),前者就……又不是曾經的男女朋友,亦無交往機會,究竟在念念不忘什麼?
●本集提到的知識
.高緯度國家的日出日落、天色變化
.肥肝相關製程、食品保鮮手段、農場知識
.鈕扣材質分辨法
.高級甘露醬油分辨法
.球星簽名鑑定
.洋芋片包裝標示
.餐桌禮儀國情差異
.法國小知識(貨幣、建築樓層算法、停車習慣、TGV搭乘法等)
.餐具、開罐器、花瓶年代鑑定知識
.沖繩麵材料及替代食材
.歐洲禁止肥肝的國家列表
●總結
優點與缺點都有點大,定位尷尬微妙的一集。
性別比例平衡、有意義的議題探討、簡單漂亮手法 vs. 行動理由牽強、許多不自然細節、莫名破綻
很難下定論……但確實是好看的一集。
數年前首度看這集內容時,印象最深刻的是「毫髮無傷的被害人」;重讀後依舊如此。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原因,大概是人性上,終究對某些事物擁有共鳴?
系列連結: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+2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3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4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5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6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7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8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9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0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1
《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》Vol.12